聚焦•奋进在春天里|政和: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画卷
政和星溪书院 (郭斯杰 摄)
白茶品牌。
2021年以来,政和县牢记嘱托,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来抓,深入挖掘茶文化,着力推广茶科技,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
文化铸魂,探寻千年茶香。三年来,政和县发掘澄源清平焙和镇前坑塘焙遗址,编撰了《政和茶史》《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茶文化系列丛书,联合央视拍摄政和白茶民俗文化《端午寻香》特别节目,“政和白茶宴”“非遗传习所”等市级非遗项目完成申报。举办中国白茶大会、政和白茶开茶节、藏茶节、斗茶赛等茶事活动,组织茶企赴北京、上海、厦门、西安、郑州等地参加茶业博览会。打造“茶竹展示空间”15个,覆盖10个乡镇(街道)。
政和县三茶融创园 (郭斯杰 摄)
项目引领,推动产业升级。2021年以来,政和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基金,并将茶产业发展情况纳入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满堂香·览悦政和白茶加工项目、茶是康、瑞和白茶庄园等一批亿元规模以上的茶产业项目落地政和。2021年4月,中国白茶城投入运营,139家企业入驻,2023年营业额突破7亿元。为进一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成立政和县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出台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科技赋能,提升茶叶品质。政和县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福建省首个“原生茶树种质资源野外定点观测站”。完成《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国家标准修订稿,制定政和白茶茶器皿等3项国家级团标标准。持续开展茶叶质量安全跟踪研究,启动政和白茶功能性成分研究分析,并鼓励茶企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合作项目《白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评福建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瑞和白茶庄园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玫瑰枸杞茶、菊花决明茶等7款政和白茶调味茶。此外,依托中国白茶城,发挥茶叶检测认证、年份茶仓储、金融服务、白茶价格指数发布等功能,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茶产业升级。
2023年,“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分别以品牌价值60.58亿元、41.88亿元,位居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第54位、86位,“政和白茶”入选福建首届地标品牌百强榜单。同年,政和县荣获“高山白茶核心产区”“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2023年度茶业高质量发展县域”等称号。据统计,政和从事种茶的农户占75%以上,农民户均增收1600元以上,带动脱贫户1000余户年均增收2.1万元。茶产业已成为政和县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白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23年1月3日,《为科特派体系注入企业家精神:政和实践创新科特派制度,科技助力茶产业发展》入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服务队伍全覆盖。2021年,政和县出台《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在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此外,成立了县、乡科特派办,茶科技公司,政和白茶科技研究院,实现政企院一体化运作,产学研融合发展。围绕茶、竹产业等特色绿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政和县从高校、科研院所、省市及本县事业单位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关企业和农村合作社,为乡村振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嫁接了一批高水平科创人才。目前,政和县已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64519人次,全年在一线开展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人次,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
省级科特派林宏政在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 (政和县发改科技局供图)
产业转型增支撑。政和县建立全省首个科特派集中派驻管理平台,引入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台胞服务团队等上百名专家入驻平台,由平台统筹管理。组织科技特派员和企业积极申报、实施省、市级科技项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促进企业与产业发展,2023年,政和县申报省级科技项目8项,预计争取科技项目资金635万元。
针对需求建平台。政和县积极开展慧农信服务与科特派线下培训,组织科技特派员加入慧农信平台,做好科技特派员线上服务工作。创新“地方国企+央企”合作模式,在中国白茶城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在县国投集团成立茶科技服务公司,打造中国白茶城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示范点。依托中国白茶城资源优势,与浙江大学、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中茶所、杭茶院等高校、院所联合创建政和白茶科技研究院,引进育种、加工、生产、销售、宣传等相关领域专家入驻平台,对内服务茶企需求、对外整合科技资源,建立政和茶科技发展综合一体化运作平台。
转载链接:https://mbrb.greatwuyi.com/pc/content/202403/18/content_104689.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