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消费成热点 “湖南红茶”能否“一炮走红”
红茶消费成热点。湖南打造公共品牌,引领红茶生产企业抱团拓市场——
湖南红茶能否“一炮走红”
4月20日上午,“2018中华茶祖节开幕式暨新化红茶推介会”在长沙市神农茶都文化产业园举行。(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通讯员 黄德开 摄影报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尚武
继绿茶、黑茶之后,市场又兴“红茶热”。
今春以来,湖南力推红茶动作频频:打造“湖南红茶”公共品牌,成立湖南红茶发展促进会,创建红茶产业发展聚集区,筹建湖南红茶博物馆。
5月上旬,在杭州茶博会上,“湖南红茶”惊艳亮相,以独特的“花蜜香、甘鲜味”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红茶“新宠”,赢得广大经销商青睐。不少省内茶企开始布局长三角市场。
湖南红茶首发长三角,就迎来“开门红”。省内茶界满怀信心,打造红茶增长极,千亿茶产业增添新动能。
千亿茶产业,蓄势冲刺看红茶
根据湖南千亿茶产业规划,至2020年,全省茶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逾1000亿元,其中绿茶400亿元、黑茶300亿元、红茶200亿元、黄茶100亿元。
近年来,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潇湘绿茶轮番发力,引领茶叶消费潮流,黑茶年产值已超300亿元,绿茶也正在接近目标。随着千亿茶产业进入冲刺阶段,湖南红茶被寄予厚望。
按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介绍,眼下,国内市场上流行的“祁红”“滇红”等主流产品,大多是工夫红茶。
湖南历来是工夫红茶主产省。上世纪50年代,安化、平江、桃源、新化、涟源、石门等县相继建立国营红茶精制厂,加工工夫红茶最高年产量逾10万担。至上世纪末,国家取消红茶出口补贴,湖南茶叶生产全面“红转绿”,湖南红茶才淡出市场。
如今流行“红茶热”,湖南工夫红茶迎来复兴良机。包小村分析,湖南发展红茶,至少有三大优势。
一是种质资源优势。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培育的槠叶齐、黄金茶、城步峒茶、江华苦茶等优良品种,氨基酸含量高,制作红茶口味鲜爽;在雪峰山脉、南岭山脉、武陵山脉交界地带种出的优质茶叶,采用精细加工工艺,开发湖南红茶,独具“花蜜香、甘鲜味”。
二是机械化生产优势。湖南在全国率先攻克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难题,自主研发“湘丰茶机”,兼容绿茶、红茶智能化生产,能够大大降低成本。例如精制绿茶生产线,增加萎凋、发酵等模块,采用红茶工艺参数,就能加工出高品质红茶。
三是制作技艺优势。湖南中茶公司旗下的安化第一茶厂,冯绍裘、黄本鸿等著名茶学专家曾经在此精研红茶,留下了大量科研样品和资料档案;他们创制的工夫红茶制作经典技艺,仍在活态传承。
去年,湖南红茶总产量不到3万吨,仅占全省茶叶总产量一成左右。随着“红茶热”流行,湖南工夫红茶发展空间巨大。
省内茶界专家预估,在“湖南红茶”公共品牌带动下,茶企抱团拓市场,实现红茶年产值200亿元的目标并不难,甚至300亿元都有可能。
工夫红茶,在标准化上下功夫
红、绿、黑、青、黄、白六大茶类中,红茶堪称第一大茶类。全球茶叶贸易中,红茶占70%;全球茶叶消费中,红茶占60%。专家预测,未来10年,红茶产销将持续增长。
看好红茶商机,全省多数主产茶县把红茶作为增长点,安化、石门、新化、桃源、古丈、蓝山、炎陵、宜章、桂东、城步等地的红茶纷纷亮相,参展国内茶博会打品牌。
最近参展杭州、北京的茶博会,湖南中茶茶业公司总经理熊嘉颇有“看法”:省内略有名气的工夫红茶,单个产品看似乎都不差,但放在一起,还是有问题:香气高低有别、汤色浓淡不同、条索有肥有瘦。一个环节“差一小点”,暴露出产品质量不稳定,给人的印象就是“差一大截”。
在熊嘉看来,“湖南红茶”打造公共品牌,在标准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标准化也是中国红茶的难题。”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包小村称,国内最好的红茶,与世界著名的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相比,在标准化上差距明显。
世界著名的立顿红茶,年销售额超10亿欧元。近年来,立顿红茶在中国市场一路走红,靠的就是标准化利器。包小村分析,立顿红茶主要依靠三大标准支撑:茶包口味的固定统一标准,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标准。
湖南红茶做大做强,标准化是必由之路。今年初,省农委组织省内茶界专家团队,由省茶叶研究所领衔,制作湖南红茶标准。
专家团队在省内广泛收集红茶样品,对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企业生产的红茶进行生化分析和感官审评,从数百个样品中找共性,已经确立湖南红茶的品质特征:花蜜香、甘鲜味。
专家团队协作攻关,抓紧明确湖南红茶产品类别、等级,制定产品标准;制定湖南红茶的适制良种、标准化栽培加工标准;统一包装标识标准和质量检验检测标准。
目前,专家团队已完成研制湖南红茶级别实物标准样1套,遴选标志性加工企业监制,加工品鉴样品500公斤。
在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湖南红茶的经典创制手法、标准工艺、代表性红茶样品均保留完整。早在1955年,厂部第一次颁发《红茶技术规程》。
按照省农委部署,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挖掘传统工艺,开展湖南工夫红茶茶艺创意集成,申报湖南红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像千两茶、茯砖茶一样,借助标准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经典技艺活态流传,加快湖南红茶复兴。
品牌整合,破除“散小弱”陷阱
眼下正值红茶生产旺季,记者在湘丰茶厂看到,一条智能化生产线仅需3人操作,每天可产红茶500公斤。
从“满目皆绿”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省内茶企纷纷掘金红茶。据省农委统计,目前全省已有500家茶叶企业生产红茶,遍及各主产茶县。
“红茶产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品牌营销。”省农委经作处处长廖振坤介绍,去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43万亩,头季名优绿茶上市后,夏茶可采一芽两叶的鲜叶,大批量制作上等工夫红茶。
令人担忧的是,500家茶企产红茶,各自打品牌;许多市、县推出本土公共品牌,各唱各的调,难免落入“散小弱”的陷阱。
红茶市场虽然广阔,但竞争异常激烈。省农委调研认为,福建的“金骏眉”、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已在国内茶叶市场构建起品牌优势,湖南红茶才刚刚起步,要想分享“蛋糕”,唯有抱团出击拓市场。
省政府加大扶持,打响“湖南红茶”公共品牌,就是抓住关键补短板。纵观国内名茶,走“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路子,品牌有望“一炮走红”。浙江的龙井、福建的铁观音、安化的黑茶,都是这一模式的成功典范。
根据省农委的品牌整合计划,未来3年,全省加快“湖南红茶”公共品牌整合,打造具有湖湘特色、国家品质、国际知名的红茶品牌。
具体而言,湖南红茶品牌整合从四个方面发力:首先就是在产品包装、准入机制、质量等方面统一;其次是以标志性企业为主体,省里依托湘茶集团、湖南中茶、湘丰茶业、怡清源、隆平茶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打造产业聚集区;第三是对湖南红茶进行线上线下的平台建设,以湖南中茶融通国茶平台,拓展品牌营销渠道;第四是挖掘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湖南红茶博物馆,整体提升湖南红茶的美誉度。
在品牌整合过程中,湖南红茶还要加快茶旅融合步伐。省农委专家称,桂东、汝城、新化、安化等革命老区,也是传统红茶产区,要把茶叶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独具湖湘特色的茶旅游品牌,让茶园变公园,助推湖南红茶迅速走红。
■链接
“湖红工夫”源远流长
湖红工夫茶产自湖南省安化、新化、涟源、邵阳、平江、浏阳、长沙等县市,大湘西地区的石门、慈利、桑植等县所产的工夫茶谓之“湘红”,归入“宜红工夫”范畴。
湖红工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夫红茶之一。据《同治安化县志》(1871年)载:“洪(秀全)杨(秀清)义军由长沙出江汉间。卒之,通山茶亦梗,缘此估帆(指茶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红茶收买,畅行西洋等处。称曰广庄,盖东粤商也。”又载:“方红茶之初兴也,打包封箱,客有昌称武夷茶以求售者。熟知清香厚味,安化固十倍武夷,以致西洋等处无安化字号不买。”同治《巴陵县志》(1872年)有“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与外洋通商后,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同治《平江县志》(1874年)载有“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
自1891年至1916年的20余年中,湖南红茶年产一般达80万担,1915年曾超过100万担,后因战事等原因减至15万担(1936年)、10万担(1944年),到1949年不足3万担。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安化、平江、桃源、新化、涟源、石门相继建立国营红茶精制厂,加工工夫红茶,产量日增,至1988年湖南红茶产量达40余万担,多数为出口的红碎茶,其中工夫红茶10余万担,成为我国工夫红茶产量较高的省份之一。
湖南不但产制红茶经验丰富,而且具有众多适制红茶品种的种质资源。历史上安化有芙蓉山仙茶,南路近江邑瑶山内有界牌茶,此外还有永明大凤茶、郴州五盖山苦茶、汝城白毛茶等。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评论湖南“可以生产同祁门和宜昌一样为国外所欢迎的高香红茶,还可以栽培和发展与云南相同的国际上著名大叶种红茶。”(施兆鹏)
上一篇: 红茶档次排名前10名:高端红茶精选指南
下一篇: 红茶的品种特征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