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松针:建国十周年献礼茶(三)
安化松针如同“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问世以来,即以独具的特色,超凡的品质,跻身于全国名优茶行列,蜚声遐迩,饮誉海外,屡获殊荣。从最初的国庆献礼茶,到屡获名茶称号,承载着历史的见证与荣耀。
1962年与君山银针、高桥银峰被评为湖南省三大名茶之一。
1964年被征集出国展览,获中外人士好评。
1979年庄晚芳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茶》、1985年陈椽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1994年编写的《中国名优茶选集》均对“安化松针”有专门介绍。
1986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金牌奖。1989年获农业部授予的部优名茶称号。
1989年2月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产品;1994年8月获乌兰巴托商工贸博览会金奖;同年经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联合评审,定为全国旅游产品。
从1991年至1997年,“安化松针”曾五度被评为省名茶。2004年6月,在中国·湖南星沙(首届)茶文化节上荣获全国名茶金奖。
1988年,参与编写《茶·茶科学·茶文化》、《茶韵》、《中国茶知识千题解》等茶学书籍的茶文化爱好者、安化籍部队离休干部刘岳耘邀请原安化县政协副主席、高级农艺师邹传慧拜访了著名湘籍军旅书法家、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的李铎,李铎品尝安化松针之后,欣然泼墨挥毫为“安化松针”题写茶名。
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品饮安化松针之后,欣然命笔,写诗予以称颂:
芳丛产安化,云露凝清华。
且见雪峰容,露止掇灵芽。
细炒塑成针,翠绿呈秀霞。
毫茸纤纤现,洁白无疵瑕。
煮火泡玉叶,余香延幽遐。
敬奉外宾客,众口皆称佳。
庄教授的诗从采、制、饮等方面高度赞誉安化松针。
湖南省原政协副主席杨第甫也曾赋诗赞美安化松针:
清泉煮得沸腾腾,斟道三巡香味浓。
寄语东瀛说荼道,有谁能及此松针。
诗的后两句,讲述的是1985年8月,日本丰茗理事会理事长松下智及爱知大学佐野副教授等,专程到安化参观访问,品尝松针之后,赞不绝口,尤其是安化松针茶的香气,认为远超出被誉为日本绿茶明珠的玉露茶。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家刘富知教授曾填一首《清平乐》赞美安化松针:
群山环抱,薄暮轻烟俏。几树青枝凭水眺,正把故人迎笑。临江北岸东坪,对河小凹褒冲。四十年间茶史,高师铸艺松针。
安化松针,产量少,主要用作展品,教学研究及内部供应,被戏称为“明星茶”、“展览茶”、“评奖茶”。
据资料记载,1985年产量为150公斤,有少量在北京、长沙供应,一抢而光。为了多出产品,普及名茶,在保证松针品质风格的前提下,每年除炒制特号、一号松针外,还利用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加工成“安化松针二号”,这种大众化松针,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益阳市农业局在1996年曾设想以市农业局牵头组织,成立安化松针开发集团,走原料基地良种化、加工机械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实行高、中、低档相结合的系列化生产安化松针名茶,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以适用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将名牌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为振兴益阳经济作出贡献。可惜这仅仅是当时的一个设想。
方永圭、姜文辉、黄千麒、邹传慧等参与过松针研制的茶人,在回忆自己茶叶生涯时,都把松针的研制作为人生中最为荣耀和自豪的一件事情!
施兆鹏教授曾称安化松针之为“茶中瑰宝”,的确,安化松针是安化乃至益阳人民共同的瑰宝,因此珍惜它,传承它,发扬光大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
class
作者:汪勇
湖南桃江人,出生六零年代,经济师,供职于中国银行益阳分行,曾担任益阳市政协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业余时间喜欢收藏,以收藏古旧书刊和茶文化史料著称,近年开始研究茶文化,热衷于茶文化的宣扬推广,是多家茶叶协会的会员。
来源:最益阳
www.6686a.com
责任编辑:
上一篇: 安化松针:一茶胜千言,古韵今风再绽新姿
下一篇: 安化除了黑茶,还有一种绿茶——安化松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