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婺源绿茶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名茶 - 江西名茶 - DB36 T 589-2023 资溪白茶管理体系.pdf

DB36 T 589-2023 资溪白茶管理体系.pdf

来源:江西名茶 / 时间: 2024-10-24



《DB36 T 589-2023 资溪白茶管理体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589-2023 资溪白茶管理体系.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7.140.10 CCS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5892023 代替 DB36/T 5892010 资溪白茶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of Zixi bai cha 2023-12-28 发布 2024-07-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5892023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组织管理.1 5 种植管理.3 6 加工管理.4 7 储运管理.5 8 经营管理.6 DB36/T 589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

2、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6/T 589-2010有机食品 资溪白茶管理体系,与DB36/T 589-2010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修改了标准名称;b)修改了标准的总体结构和适用范围,重新将章节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管理,种植管理,加工管理,储运管理,经营管理”等 8 个章节(见第 1 章,DB36/T 589-2010的第 1 章);c)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DB36/T 589-2010 的第 2 章);d)将“要求”章节修改为“组织管理”,增加了“产品召回”的相关要求(见第 4 章,D

3、B36/T 589-2010的第 3 章);e)增加了“种植管理,加工管理,储运管理,经营管理”章节(见第 5、6、7、8 章节)。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资溪茶叶协会、江西正鸿祥茶业有限公司、资溪县农业农村局、资溪县政协、资溪县源之源茶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明玺、甘玉迪、朱安繁、黄莹捷、万春鹏、邓小年、单新华、胡文、邓泉兴、邱颖汝、姚杰。本文件首次发布为DB36/T 5892010,本次为首次修订。DB36/T 5892023 1 资溪白茶

4、管理体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资溪白茶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种植管理、加工管理、储运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资溪县行政区域内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等环节的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80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14456 绿茶 第3部分:中小叶种

5、绿茶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DB36/T 587 资溪白茶种植技术规程 DB36/T 588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组织管理 4.1 基本要求 4.1.1 农业农村部门宜同市场监管、供销合作等部门,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业务指导、政策扶持、市场监管、示范带动和宣传推介等工作,促进资溪白茶科学规范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茶叶科研、流通、文化等行业协会作用。4.1.2 以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

6、经营体系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统筹资溪白茶管理体系,形成县、乡、村、组和种植、加工、经营企业共同组成管理网络。4.1.3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应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合法的经营证明文件。4.1.4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应按要求建立和维护种植、加工、经营管理体系,形成本文件 4.2要求的系列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DB36/T 5892023 2 4.2 文件要求 4.2.1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管理体系的文件应包括以下方面:f)茶园或加工、经营等场所的位置图;g)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的质量管理手册;h)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的操作规程;i)茶叶加工、经营的全部记录。4.2

7、.2 应按比例绘制茶园或加工、经营等场所的位置图。如茶园有变化,应及时更新图件,图件中相应标明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茶园的地块分布,加工、经营区的分布;b)相邻土地及边界土地的利用情况;c)加工、包装车间;原料、成品仓库及相关设备的分布;d)茶园内能够表明该茶园特征的主要标示物。4.2.3 应编制和保持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质量管理手册,该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a)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的简介;b)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的经营方针和目标;c)管理组织机构图及其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d)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实施计划;e)内部检查;f)跟踪审查;g)记录管理;h)客户申、投诉的处理。4

8、.2.4 应制定并实施种植、加工、经营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至少应包括:a)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的操作规程;b)防止资溪白茶种植、加工和经营过程中受禁用物质污染的规程;c)鲜叶采摘、运输、加工、储藏等各道工序的管理规程;d)机械设备的维修、清扫规程;e)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程。4.3 文件的控制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是最新有效的,应确保在使用时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4.4 记录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应建立并保存记录。记录应清晰准确,并为茶叶生产、加工活动提供有效证据。记录至少保存5年。4.5 资源管理 4.5.1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者不仅应具备与种植、加工

9、规模和技术相适应的资源,而且应具备符合运作要求的人力资源并进行培训和保持相关的记录。4.5.2 应配备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的管理者并具备以下条件:a)本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b)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DB36/T 5892023 3 c)具备 5 年以上资溪白茶种植和(或)加工的技术知识或经验;d)熟悉本企业的种植、加工管理体系及种植和(或)加工过程。4.5.3 应配备内部检查员并具备以下条件:a)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b)熟悉本企业的资溪白茶种植、加工和经营管理体系及资溪白茶种植和(或)加工过程。4.6 内部检查 内部检查应由内部检查员来承担。内部检查员的职责如下:

10、a)配合认证机构的检查和认证;b)对照本部分,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并对违反本部分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c)对本企业追踪体系的全过程确认和签字;d)认证机构提供内部检查报告。4.7 追溯体系与产品召回 4.7.1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应建立完善的追踪系统,保存能追溯实际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如地块图、农事活动记录、加工记录、仓储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等)以及可跟踪的生产批号系统。4.7.2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应建立和保持有效的产品召回制度,包括产品召回的条件、召回产品的处理、采取的纠正措施、产品召回的演练等,并保留产品召回过程中的全部记录,包括召回、通知、补救、原因、

11、处理等。4.7.3 资溪白茶种植、加工、经营者应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处理客户投诉的程序,并保留投诉处理全过程信息的记录,包括投诉的接受、登记、确认、跟踪、反馈。4.8 持续改进 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持资溪白茶组织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促进资溪白茶产业健康发展,以消除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资溪白茶组织管理的因素。5 种植管理 5.1 茶园建设 5.1.1 基地选择 选择远离城区、工矿区和交通主干线及其他污染源,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基地建园。园地水土保持良好,园林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种植过程中维护茶园原有水系,合理地保护和保留茶园原有林木植被。5.1.2 基地规划 尽量不动土地表层熟土,种植茶行要

12、环山放样或垂直于山势,以防止水土流失。在上风口保留或新植林木作为防护林带,在茶园四周保留或种植林木(或植被)作为隔离带,防护林、隔离林、遮阴树、植被等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物种。结合茶园的整体规划,推进茶园沟渠路、水网、电网及配套茶园设施(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防霜扇、绿色防控等)建设,合理布置和建设相关水利设施,有效控制茶园水土流失,实现茶园管理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DB36/T 5892023 4 5.2 茶树种植、肥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控 5.2.1 茶树种植 5.2.1.1 资溪白茶种植应符合 DB36/T 587 的规定。5.2.1.2 繁殖:每年 9 月至 11 月采用扦插育苗。5.2.

13、1.3 定植:春季定植时间为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秋季定植时间为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每 hm2栽植密度7.5 万株。5.2.2 肥培管理 施肥深度20 cm,每hm2施有机肥750 kg。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和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肥料,确定施肥用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测土平衡施肥、基肥和追肥配合施用。5.2.3 病虫草害防控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不应使用有机合成农药及化肥。若使用矿物源和生物源农药则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6 加

14、工管理 6.1 资溪白茶加工应符合 DB36/T 588 的规定。6.2 加工厂要求 6.2.1 加工厂环境 厂址周围要保证无有害废弃物、粉尘、有害气体以及其他扩散污染源。6.2.2 厂区布局 厂区布局要求如下:a)厂房及其结构应以茶叶加工流程为目的,满足卫生、清洁的要求,匹配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成品库、检验室和审评室;b)车间内部布置与工艺流程、产品特性和加工规模相适应,布局科学,工序衔接合理,确保原料、产品和人员能有序、合理地流动;c)包括加工设备在内的所有基础设施要便于清洗和维护,有效防止润滑剂、燃料、金属碎片、污水对茶叶造成二次污染。6.3 加工设备 应遵循生产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等

15、原则,充分考虑能耗因素,坚决淘汰高能耗、污染环境的设备。所有生产设备、工器具都必须由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组成。6.4 加工工艺 6.4.1 鲜叶采摘 每年 3 月中下旬至 4 月中旬根据资溪白茶的鲜叶原料要求进行采摘。DB36/T 5892023 5 6.4.2 摊青 室温控制在 20 25,时间 3 h8 h。当叶片变软,开始透发清香,含水率 60%65%时停止摊青。6.4.3 杀青理条 杀青温度控制在 200 300,理条温度控制在 6090。杀青时间 3 min8 min,理条时间 6 min14 min。当叶子颜色变深,萎蔫,手握柔软松散,青气消失,茶香溢出,炒制五成干时

16、停止杀青。6.4.4 烘干 初烘温度 120,厚度 1 cm 左右,时间 10 min15 min。烘至条索稍硬,茶香较馥郁,七成干为宜;足烘温度 80,厚度 3 cm 左右,时间 2 h3 h。烘至茶叶手捻成末、香气馥郁为适度。6.5 质量特色 6.5.1 感官特色 芽叶色如玉霜,形似玉兰。泡制后叶张玉白,茎脉翠绿,汤色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香扑鼻。滋味进口鲜爽,回味甘甜。6.5.2 理化指标 水浸出物36%,氨基酸4.5%。6.5.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7 储运管理 7.1 储存 7.1.1 库房要求 7.1.1.1 库房选址 应符合

17、GB 14881 的规定。选择在交通运输便利以及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干燥地带,并离垃圾处理场、畜牧场、医院、粪池 500 m 以上,离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 100 m 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7.1.1.2 库房布置 库房布置要求如下:a)应符合用地规划,与生活区、生产区分开,符合仓储流程,方便运输,利于管理;b)结合当地气象条件,考虑便于自然通风的朝向;c)库房区域道路应满足运输、消防、安全、卫生的要求;d)库房值班室宜单独设置在管理便利的位置。7.1.1.3 库房设计 DB36/T 5892023 6 库房设计应遵循如下要求:a)选择环保、无异味的建筑材料;b)配电箱、母线槽

18、、导管电缆敷设、开关插座灯具安装、接地装置、防雷引下线等库房电力系统设计应符合 GB 50303 的规定;c)库房地面选择耐磨、不起灰砂、强度较高的面层材料,应有防潮措施;d)库房内墙及顶棚应具有防霉、防潮性能,不易积灰,方便清洁;e)库房屋面应采用防水、隔热措施;f)库房的门窗应开启灵活,整体密封、隔热;门窗、孔洞处等应设防虫、防鼠设施;g)库房货架材质选择结构牢固、环保无异味的材料。7.1.1.4 库房环境控制 库房内宜有通风散热措施,仓储时温度宜25。库房内应有除湿措施,相对湿度宜50%。应避光保存,避免阳光直射。货架离地高度宜0.15 m。空气质量符合GB/T 18883的规定。7.1

19、.2 产品质量 应符合GB/T 14456的规定。7.1.3 包装材料 选择无毒、无异味、无污染的材料制成。内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GB 4806.8和GB 9683的规定。外包装材质、标识涂料及密封胶应符合GH/T 1070的规定。选择纸箱、木箱等硬质容器,搬运过程可承受一定的冲击,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密封性能满足要求。7.1.4 仓储管理 7.1.4.1 产品入库前应做好标识,标识位置、样式应统一。标识应包括名称、等级、数量、产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内容。7.1.4.2 入库要求如下:a)茶叶应及时包装入库,入库的茶叶应有相应的记录和标识;b)入库的茶叶应分类、分区

20、存放;c)入库的包装件应牢固、完整、防潮、无破损、密封;d)货堆间距应1 m,并留有适宜的通道;货堆与顶棚、墙、灯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顶距应0.5 m,外墙距应0.5 m,内墙距应0.3 m,灯距应0.5 m。7.1.4.3 库检:应通过自行检验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对储存产品进行检验。自行检验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检验仪器设备按规定定期检定。建立仓储检验记录制度,做好记录保存。库房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情况每周应检查 1 次以上,茶堆的水分含量、里层有无发热情况、包装件是否有霉味、串味、污染及其它质量问题每年应检查 12 次。7.1.4.4 人员管理要求:库管人员的

21、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应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库管人员应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应建立参观人员管理制度,专人陪同,严格按照指定通道行走。7.2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DB36/T 5892023 7 8 经营管理 8.1 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质量为本、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品牌引领,科技支撑、绿色生态,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为原则。8.2 创新产品结构、增强有效供给。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应注重产销平衡和产品结构平衡,注意供应中不同档次、不同风格、不同功效、不同定位产品组合。围绕健康消费诉求,丰富产

22、品的风味和所承载的服务机能,拓展增值空间;深化茶叶有效成分在健康方面的功能评价研究,实现茶资源的高值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8.3 根据产品流通和客群触达的实际需要,推动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体验融合、商旅文体协同、购物体验结合、规模业态组合的现代化茶功能空间,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提高消费便捷程度。8.4 围绕茶叶消费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统计分析模型,聚焦新兴增量市场,洞察消费升级诉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8.5 促进茶叶产品特性与市场特征精准识别,构建围绕茶叶消费拓展的市场分析、客群拓展、渠道建设、宣传策划等的专业服务体系,因茶施策、因人施策全面促进茶叶消费。_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