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婺源绿茶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名茶 - 江西名茶 - “神仙姐姐”点的茶,美到每一帧都想截屏!

“神仙姐姐”点的茶,美到每一帧都想截屏!

来源:江西名茶 / 时间: 2024-11-07



近日最火的古装剧《梦华录》看了吗?可以说是爱茶人必看!神仙姐姐刘亦菲这次下凡,化身茶铺老板赵盼儿,多了些烟火气,举手投足间也更加洒脱从容。惊艳四座的不仅是仙女的颜值,还有美美的茶汤和果子。

图片

这部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令茶人们魂牵梦绕的宋朝,女主赵盼儿是钱塘有名的茶铺娘子,其与好姐妹宋引章、孙三娘到汴京经历各种磨难,将小小茶坊一步步发展为东京汴梁最大的酒楼。

图片

在茶人视角下,《梦华录》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茶文化”,除了场景还原了宋朝的市井、水乡、楼宇、街巷,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了一把宋代的文雅风物和精致审美,处处可见的茶具和茶艺基本还原了宋代特色,古韵满满,颇具质感。

“宋朝审美,天下第一!”美到每一帧都想截屏!下面一起来看看剧中出现的那些宋代茶元素吧!

图片

宋朝茶坊胜似星巴克

《梦华录》里的茶坊,布置得非常雅致,活脱脱呈现了《梦粱录》的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

图片

这类高端茶坊放在今日,不论是品位,还是价位,都要比星巴克高出几个段位,氛围感无可比拟。

不过宋人并不会因此而质问“为什么一杯茶汤卖得这么贵”。显然,高端茶坊卖的并不是茶汤,而是格调,是生活方式,是身份识别标准。

图片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 绢本设色

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就跟现代人爱喝咖啡一样爱饮茶。

《东京梦华录》说,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南宋也一样,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临安“处处各有茶坊”。

茶坊构成宋代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而不仅仅是单纯饮茶的私人所在。清雅的茶坊是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高端的茶坊可供“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大众茶坊则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的场所……

图片

上茶馆的茶客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在茶馆里喝茶的主要目的有这么几个:

一是单纯的消磨时光。官吏、商人、艺人、城市手工业者、小市民、文人、军人和闲人茶客都可在此歇脚,和我们今日泡咖啡馆差不多。

二是交流信息,三教九流汇聚之地,社会上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奇谈怪论,在这里都能听到,茶馆成为当时信息交流的场所。

三是谈生意。特别是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往往有来此谈生意目的,若生意不成,算是多交一个茶友,双方不伤和气。

图片

从今天的角度看,茶坊还是非常高雅的文化交流平台。看到盼儿精湛的茶技,三娘巧手制作的果子,你是不是也有种想报名培训班的冲动?

就好像当今茶馆、咖啡馆热衷于跨界,喝下午茶之余,再学学绘画、茶花、手工艺等技能,充实自己的闲暇时间,茶馆也借此成为了高规格文化交流平台,一举多得!

茶汤里的一出好 “戏”

只见赵盼儿右手提壶,左手收于背后,茶壶离茶杯三尺远,一起一落间茶水便倒于杯中,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动作轻盈曼妙,看起来赏心悦目,在座的茶客都忍不住称赞叫绝。

图片

还在惊叹于《梦华录》赵盼儿高难度的倒茶姿势,紧接着她就表演起了“点茶”。“碾茶、热盏、击拂、水痕”等技艺一一呈现。

茶汤点沫做“纸”,茶粉调膏做“墨”,茶匙沾“墨”做“笔”,演示“茶百戏”。

图片

茶百戏是宋代点茶法中点茶技艺中衍生。将热水倒入装有细密茶粉的碗中,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以击拂茶汤(高频率搅动),直到出现厚厚的泡沫,再用泡沫作画的一种技艺。

“以清水在茶汤上作画”,不少网友惊呼“咖啡拉花原来宋代人就玩得很溜了。”

提到茶百戏,顺便说说点茶与斗茶。简单的用一句来解释这三者的关系,那就是点茶为一种沏茶方式,是茶百戏的基础,点茶常在斗茶中进行,然后茶百戏则又属于斗茶中的重要比赛环节。

图片

点茶不止是为了好看,还会使茶更好喝。吃茶品饮主要是茶汤的沫饽,这是茶的精华所在。啜一口含在口中,随着气泡破裂,茶香乳香在口腔一齐迸发,使人产生一种“美好而有动感”的享受。

茶百戏变换新趣,巧手之下,在兔毫盏的盏面上幻变出神奇的画面来,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也有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恰似一幅幅水墨图画,故茶百戏还有“水丹青”之称。

图片

唐代,初见茶百戏。刘禹锡曾这样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描述了茶汤显现图案的雏形。

宋朝,茶百戏盛行。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墨客的推崇,茶百戏被做到了极致。宋徽宗极其喜爱茶百戏,将其编进自己撰写的《大茶观论》,加以推崇。不仅盛行于朝廷,也流传于闽北武夷山一带。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分茶的场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擅长“活水分茶”,她的《摊破浣溪沙》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句。

图片

元代,茶百戏开始衰弱。直到2009年,武夷茶人章志峰经系统研究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2010年,茶百戏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究而惊艳的宋代茶器

宋人除了具有点茶、分茶的高超技艺之外,对制茶工具也做到了特立独行——按照当时的官制对茶具进行分类并“授衔”,称之为“十二先生”,例如:金法曹(茶碾)、石转运(茶磨)、漆雕秘阁(茶托)、汤提点(汤瓶)等。

图片

赵盼儿在剧中也展示了金法曹的使用。那时候人们饮的主要是饼茶,在饮茶前先得将饼茶碾碎,研成细末,再放入壶中煎或煮。因此,茶碾成为了唐、宋煎饼茶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

图片

图片

赵盼儿不光点茶技术一流,还藏有很多名家杯盏。在《梦华录》剧中,茶铺老板娘赵盼儿为顾客调制“九九归一茶”需要使用“九色茶盏”。宋代的茶盏,常见有五种釉色: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白釉。

图片

图片

茶百戏,对于茶碗也有要求。首先,碗口足够大,才能在茶汤上打出各种图案甚至是诗句,如果像类似杯子一样的小口,那恐怕难以施展的开,也直接影响到了茶百戏题材的丰富程度;其次,茶百戏呈现出的图案仍需要底色的衬托,碗的颜色与茶汤颜色相差很大,难免造成奇怪的观感,美观性欠佳。两个条件总结起来,一种符合此项活动的碗具便诞生了,那就是建盏。

图片

“茶色白,宜黑盏”。赵盼儿用竹茶则舀出茶粉放入一个黑盏中,这种就是建盏(主产于建安,今福建建阳、建瓯等闽北地区)。宋代冲点出的茶有丰富的泡沫,泡沫越洁白、细腻、持久,说明茶品和茶艺越好。深色的茶盏能够突显茶色的白,于是在北宋斗茶的盛行之下,建盏也随之备受推崇。

图片

由于当时社会盛行斗茶之风,黑釉茶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兴起了许多烧制黑釉盏的瓷窑,主要的窑址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地,尤其以福建地区最为突出,建窑建盏驰名天下。宋徽宗斗茶常喜欢用建盏,他在《大观茶论》中说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这里的“玉毫”指的就是建窑兔毫盏。

图片

宋代建窑油滴盏

图片

怀安山居手作釦器 宋代建窑柿红盏 黑漆盏托

《梦华录》中还出现青瓷盏也极美。陆羽认为越窑青瓷碗很适合饮茶,原因是越窑青瓷如玉似冰且能衬托煎茶汤色的绿,其他色泽的瓷器则不能彰显茶色。

图片

宋代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令人为之倾倒。茶盏配盏托,盏托多用瓷、木或漆器等制成的托子,用来衬托茶盏,以防饮茶时烫手或溅湿。

宋代茶饮“网红”

看了这么多,你一定好奇宋人都喝什么茶?如果今日有茶饮店将这些茶品复刻出来,那一定赵盼儿的茶坊生意还好!

谢源茶 茶铺开张,第一波客人就点名要谢源茶。这谢源茶来自江西婺源。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便有记载“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宋时,婺源的谢源茶已极富盛名。《宋史·食货》记载道,婺源之谢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

图片

当今的婺源绿茶,基本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属于炒青绿茶,分为一至六级。婺源绿茶也分为不同造形的绿茶,包括眉形名茶、针形名茶、螺旋形名茶、颗粒形名茶、扁形名茶、花朵形名茶等。

紫苏饮子 剧中首先出现的茶品是“紫苏饮子”,为赵盼儿自创的茶饮。

图片

“紫苏饮子”在古时原名应为“紫苏熟水”,熟水即是古代的饮料。要知道紫苏可是有解暑之功效,夏天最佳饮品之一,元代诗人方回有这样一句诗,“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

青凤髓 顾千帆下属所点的茶是青凤髓。这是产于古代建州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的一款名贵绿茶饼,属于蒸青紧压茶。

《红楼梦》里竟然也提到过“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说的可就是它。

图片

苏轼在《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中也有提到:“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在宋朝,凤髓茶能喝龙团茶同时被cue到, 可见都是茶中精品。

赵盼儿提示可以青凤髓里“加盐”,其实也并不稀奇,唐代起流行的煎茶或煮茶,就会放适量的盐、姜、葱等各种佐料。青凤髓加盐,让人联想到如今的海盐奶盖茶,让人想穿越回去尝一尝。

灵隐佛茶 再接着,赵盼儿为感谢出手相助的顾千帆,奉上一碗每年只产十两的灵隐佛茶。

图片

灵隐让人想到杭州灵隐寺,相传,唐代西湖产茶以天竺、灵隐一带的香林茶、白云茶、宝云茶和垂云茶最为人称道。寺庙僧人,傍寺开垦茶园,采制后或自用,或招待施主香客,称作“佛茶”。这灵隐佛茶大约就是西湖龙井的前身,北宋时期的灵隐佛茶更可能是一种蒸青草茶。

龙凤茶 一听顾千帆是皇城司的人,便故意把茶碗打翻了。后面赵盼儿给顾千帆及手下上了龙凤茶,梨条桃圈,蜜饯雕花和碧涧豆儿糕。龙凤茶应该就是宋代顶流贡茶级别的“龙凤团茶”,《大观茶论》所言:“本朝之兴,岁修建茶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图片

赵盼儿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龙凤团茶”,并且说这是“官家最爱的”。“官家”,在当时称的就是皇上,龙凤团茶是当时的贡品,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又是皇家御用的,所以就叫“龙凤团茶”。

图片

剧中顾千帆所言“龙凤茶之所以名龙凤,是因为里面含有龙脑香。”似乎给了龙凤茶命名的另一种可能。

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这说明当时确有在贡茶中加入龙脑香,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

双井白芽 剧中还提到过双井白芽,也就是双井茶。宋代的双井茶产于江西修水一带,那里出产的茶茶香浓郁,在北宋极富盛名。双井绿茶外形紧圆带曲,形似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披露;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图片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也记载了此茶:“自景佑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犹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红色的茶囊,碧绿的茶叶,仅仅看一眼就觉得赏心悦目。

图片

今天关于《梦华录》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剧中关于茶、茶器、茶艺的演绎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茶友们可以一边喝茶,一边追剧,静赏古人生活的鲜活画卷。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