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婺源绿茶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名茶 - 江西名茶 - 浮梁茶事

浮梁茶事

来源:江西名茶 / 时间: 2024-12-31



(全文2600字,浏览约需5分钟)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天,45岁的白居易已被贬至长江上的江州任司马。

在宦途重挫之下,他在江边小舟上遇见一位琵琶女,听完她幽咽一曲,不禁座中泣下,写下流传后世的名篇《琵琶行》。白居易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诗的一句,竟成了一个小小县城的永远IP。

这句诗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而县城,则是浮梁。

浮瑶有仙芝

浮梁县瑶里古镇 来源:李勋/图虫创意

浮梁县,是江西赣东北的一个山区县,地处赣皖边界的丘陵山区,地属黄山、怀玉山余脉。

东西北三面峰高谷深,群山挺拔,山脉向西南缓缓低去,地形起伏变化,多属中低山、低山和丘陵,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加上这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夏之交时南北冷暖空气交馁,梅雨绵绵,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之时满山云,正是佳茗生发处。

浮梁县瑶里古镇 来源:牧羊女007/图虫创意

(竖图,横屏观看)

但这些,还不足以支撑起历史上的浮梁茶税。

秘密就在沿昌江而上的区域。

历史上,浮梁有十大茶市,这些茶市基本上沿昌江而设。

昌江源头有祁门。

祁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祁门盛产茶叶,品质极优。马端林著《文献通才》中载“饶、池州,盛产仙芝”。

整个浮梁、祁门一片区域都盛产名茶“仙芝”,这才有了“万国来求”的气象。

茶市一兴,浮梁地丰民富。

元和八年(813),唐王朝的宰相李吉甫编著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浮梁县,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

其时全国茶税总量为四十万贯,而浮梁一县就占了近40%,浮梁茶业已经达到超大规模。

浮梁成为人们心中有着无边茶山的美好山区。

往返昌江的茶商日益增多,从昌江而来的茶船樯橹林立于浔阳江畔。

浮瑶仙芝茶,至宋、元、明、清,都是贡品。

清后期,许多茶商将浮梁茶叶销售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浮梁县寒溪村茶山 来源:视觉中国

(竖图,横屏观看)

浮梁仙芝盛极一世,但随后因战乱逐渐失传。

1991年,浮梁县茶叶公司组织科技骨干成功地复制出了浮瑶仙芝茶。

该茶一复制成功,就以条索紧细匀秀、清香高浓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亮等独特品质获得广泛好评。

处处皆有茶

浮梁产好茶,自然饮茶之风盛行,茶市、茶馆、茶楼、茶亭、茶棚处处可见。

例如,宋代浮梁经济发展较快,也是浮梁茶叶持续发展、充满生机的一个时代。

《饶州志》载:“宋代浮梁,茶行有数十家之多,户户门庭,车马络绎不绝,生意之盛,可谓极矣。”

景祐四年(1035),被时人称为“小秦淮”的锦绣街,三里长的街道两旁楼阁重重,箫歌阵阵,幡旗招展,生意兴隆。

这条街上,茶楼就有十几家,其中“怡红”“春晖”“利生和”茶馆生意最好。

“怡红”茶馆临近溪流,碧水相映,红花出墙,风光绮丽,门庭开阔,古朴典雅,室内陈设古玩书画,点缀兰花、文竹盆景,实木桌椅,清一色的景德镇瓷茶具,有名茶品尝、茶艺表演,吹拉弹唱,全天服务,饮者络绎不绝,成为锦绣街上别致一景。既有喝雅茶的,便免不了有喝行脚茶的。

浮梁·茶树 来源:曲桑卓玛/图虫创意

(竖图,横屏观看)

东埠街吊脚茶楼也是一大特色。

浮梁县“高岭土”开发以后,不仅提升了景德镇瓷器质量,也带动了高岭山上高岭村和其山脚下的水运码头东埠村的茶饮业发展。

东埠村前的东河中挤满了等待装运高岭土的槎船,船户一边盯着货主发货,一边坐在沿江吊脚楼中喝茶聊天,这些船户喝的大碗茶,边喝边冲热水,嗑点花生、瓜子,等待发货起船。

每天都有几百条船上上下下,到吊脚楼上喝茶待货的船户也特别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成为元代至清代几百年水上茶楼的独特景观。

瑶里古镇的亭桥 来源:MRWeison/图虫创意

(竖图,横屏观看)

驿道之上,也有茶亭。

高岭村水口的“玉岭云峰”亭是一座亭连桥建筑,下面是石拱桥,桥上是木构架凉亭。

亭中摆着十几张小方桌和小方凳,主要是为挖“高岭土”的矿工和行人提供有偿茶水服务。

亭内摆着十几个火炉,炉上架着铁皮水壶烧水,茶客来后,找一张木凳坐下,茶馆立即在他面前摆上一只瓷碗,撒上一撮茶叶,现冲现喝,边喝边冲,桌上的大碗茶成为这些矿工的解乏剂。

此处茶亭也成为挖瓷土的矿工每天必到之地和最佳歇息处,卖茶的老板因此也获利颇丰。

人间茶滋味

浮梁县寒溪村茶山茶田中的蜿蜒小路 来源:视觉中国

浮梁依山而生,生就了浮梁人安适的生活状态。

茶是一种与心灵相通的饮品,需要足够的从容散淡。

茶与民俗结合起来,才见地域风情。

浮梁的茶文化以地方习俗为特色,贯穿于茶叶从生产到饮用的一切场景。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浮梁人的生活离不开茶。

浮梁素来以“客来敬茶”为常礼。

有客来到家中,主人必然双手奉茶给客人。

主妇还会端出花生、瓜子、饼干、米糖等果品,请客人边喝茶、边吃果品。

客人只要未走,茶是一杯接一杯地添续,从不间断。

如果是宴请宾客,还要敬餐前茶和饭后茶,做到礼数周全。

若是远方亲戚朋友不能亲自到浮梁来共饮香茗,引为憾事,千里寄新茶也是浮梁人常有的事。

浮梁人在重视礼仪之时,也注重技艺。

泡茶时,注重不直接用手抓茶叶下杯,而是用金属、瓷器、角质或竹木制作的茶匙舀茶,逐杯添加茶叶。

如果客人是体力劳动者或老熟人时,一般可泡上一杯浓香的茶;

如果客人是文人学士,一般可泡上一杯清香的茶;

如果不知道客人的爱好,而又不便问时,则泡一杯浓淡适中的茶敬上。

浮梁茶 来源:摄影师-MrWang /图虫创意

茶礼在浮梁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比如新娘茶。

浮梁旧俗,新娘首次叩见公婆时,要敬新娘茶,公婆接茶品尝后连呼“好甜”,并回赠红包答礼。

其他亲朋族友到新娘家,也要新娘烧水冲茶斟茶。现代婚礼虽然与古代相比,已经日趋简化,但在浮梁乡下,喝新娘茶的习惯,一直还保留着。

又如回门茶。

新婚夫妇在结婚三日后,女方要接女儿回娘家,在女方接女儿及女婿上门后,中午设茶酒之筵,表示希望女儿嫁出后,有空多回娘家走走。

还有节庆茶。

大年初一,家人团坐桌前,桌上摆满糖果茶点,每人面前泡一杯香茶先由长辈讲些吉利之话,然后大家吃喝谈笑,其乐融融。

另外,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早晨,都要摆上各类茶点以示怀友、忆旧、庆祝等意。

其他还有在寿庆之时,叫人吃早餐,称“吃早茶”;除夕之夜,围炉喝茶吃茶点,坐以待旦喝“守夜茶”。

一杯茶间事,人情皆文章。

浮梁的茶事,记录的其实是乡土中国那些渐行渐远的故里风物。其味醇厚,颊齿留香。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栏花设计:崔玮

责任编辑: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