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江西 | 绿茶香千年 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来源:茶叶资讯 /
时间: 2024-12-31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境内群山逶迤,烟云缭绕,“绿丛遍山野,户户飘香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婺源绿茶](/)历史悠久,素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美誉。6**婺源绿茶**制作经炒、揉、抖、烘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叶绿、汤清、香高、味醇”的内质,为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6**婺源绿茶**也以其独特的品质多次在国际、国内等各级商品博览会上获奖。2014年,6**婺源绿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渊源6**婺源绿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以前,婺源人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介绍了婺源茶叶产区情况。唐大中十年(856年),朝廷膳夫杨华在其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买,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可见当时婺源的茶叶已销往中原各地。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产量、品种有了新的增加,工艺上已出类拔萃。在《宋史•食货》中婺源的谢源茶(谢源即今日婺源浙源)被列为全国六种绝品名茶之一。《新安广录》中记载:宋代,由于婺源茶品质优异而直接上贡,被蠲减茶税,以利发展生产。
90123
45
茶号商标印模
6**婺源绿茶**制作工艺在明代之前,主要采用的是蒸青法制作,就是以蒸汽将鲜叶蒸软、而后揉捻、干燥而成。这样制成的茶叶色绿汤绿叶绿,十分悦目。由于蒸青茶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从明代开始,炒青茶代替了蒸青茶。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炒青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明初,新安郡(古歙州,后称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下辖的休宁县出现了炒青绿茶——松萝茶。明代沈周在其《书芥茶别论后》写道:“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其名大噪”。婺源及休宁当时都属新安郡,松萝茶始产休宁县松萝山,后漫延至婺源及徽州各县。当时的6**婺源绿茶**也借用松萝茶名,称婺源松萝。婺源松萝在传统松萝茶制法基础上,加工更具自身特色,采取高温杀青、小桶揉捻、低温长烚的特色工艺,形成了色绿、香高、味浓醇的品质特点。清嘉庆年间,婺源松萝集中在安徽屯溪集散、输出,故又名“屯绿”(眉茶)。由于产量大,品质优,6**婺源绿茶**被称为“屯绿”之骨干。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吴觉农、胡浩川著)中提到:“屯溪为皖南的一个重镇,该处的珍眉绿茶都集中于此,因此得名。皖南所产的珍眉绿茶以婺源为最多,故又称婺源茶……其中,6**婺源绿茶**尤以质厚味香著称。”1949年后,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婺源所产绿茶不在屯溪加工外销,转而开始另立“婺绿”名目外销。45
6123
45
茶叶箱
从清康熙至光绪年的二百多年间,婺源茶叶生产和出口达到鼎盛。这时期的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获得国际茶界的交口称颂,一致赞誉“绿茶中以徽州6**婺源绿茶**为上选”。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茶叶出口达到顶峰。6**婺源绿茶**当时是名扬四海的上乘佳品,从而大大刺激了当地的茶叶生产。据《婺源县志》记载:历史上婺源所产的龙井茶(香田龙井、龙腾龙井)和毛峰、毛尖、大方、黄汤茶,销往上海、广州等地,受到广大客商的欢迎。清咸丰年间,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号,共制绿茶数千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丰。“俞德盛”茶号所制“新六香”绿茶还远销西欧。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中云:“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约销洋庄(外销茶)三万数千引(每引120斤)。歙、休、黟次之。四县之茶均属绿茶,婺源所产者为上品。”民国版《婺源县志》载:“祥馨实习花园,龙腾俞杰然建。种珠兰、茉莉数千盆,为制茶之用,南洋劝业会(宣统二年)审查,报农工商部,奖给金牌。”当年以珠兰窨制的婺源龙井茶,曾获美国赛会奖。民国四年(1915),6**婺源绿茶**的多个品种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分获奖牌。美国威廉 •乌克斯1935年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434
6123
45
洪村公议茶观
新中国成立后,婺源茶叶生产实现了新的跨越。婺源先后荣获“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县”等称号。9**婺源绿茶**制作工艺流程6**婺源绿茶**炒青茶传统手工制作的主要程序为:摊青、杀青、清风、揉捻、烘炒、初干、再干。摊青:鲜叶送到茶厂后,按标准划分等级后分别摊放在不同竹篾盘上。最高等级的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2cm,以下等级的鲜叶摊放厚度不超过http://www.wuyuans.cn/。鲜叶一般摊放4至10小时。杀青:在婺源农村,很多茶农仍在使用传统的铸铁锅高温杀青。每锅放入约二斤青叶,铁锅温度一般控制在140℃ -160℃,用手翻动杀青,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杀青后的叶片柔软、叶色转暗绿、无青气、折梗不断、无焦边、茶香透露。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494清风:茶鲜叶经过杀青后,立即在竹篾盘上均匀薄摊,使其散发热气、不产生闷气。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揉捻需在有棱骨的篾盘中将茶叶握于两手掌间,顺着一个方向揉搓,手势要轻,然后抖散、再搓,直至揉出茶叶汁,并散出浓烈茶香时即可。制6**婺源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9烘炒:揉好的叶子要及时上竹制烘笼烘坯或入锅炒坯,温度在100℃-120℃左右。初干:将烘炒后的茶叶,放在120℃的铸铁锅中烘干,温度从120℃逐步降低至90℃、80℃。经过初干的茶叶含水量降低,在进行炒干就不会结成团块。再干:将初干后的绿茶放在铸铁锅内炒干,锅温90℃-100℃。待叶子受热后,逐渐降低至60℃,炒至含水率http://www.wuyuans.cn/至http://www.wuyuans.cn/,出锅倒入竹匾,待冷却筛去粉末,即可包装储藏。9主要特征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无污染,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6**婺源绿茶**在历史松萝茶制法基础上,采取了高温杀青、小桶揉捻、低温长烚的独特工艺,使绿茶既有碧绿的色泽,紧细圆直的外形,又有香浓、味醇、汤清、耐泡的内质。496代表性传承人49方根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制茶世家,祖辈曾创办婺源大方茶号。方根民师从父亲方周成,十余年来,根据祖传的技术及多年从业经验,在技艺上的不断改进,真正做到了沉底、叶绿、汤清、香高、味醇。其绿茶代表品牌“清明丫玉”,曾获昆明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新技术博览会金奖。
婺源绿茶网(www.wuyuans.cn)立足千年茶乡江西婺源,向您分享婺源茶的魅力。婺源绿茶(茗眉、仙枝、特供)婺源红茶以及特色菊花茶茶品。同时为您分享中国十大名茶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茶叶产品。如果您也喜欢茶叶,可以与我们交流学习,微信号: 17687932030 婺源余先生。
上一篇: 江西婺源,婺源绿茶演变史
下一篇: 婺源打造有机茶产业“四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