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建设
来源:茶叶资讯 /
时间: 2024-12-31
1月31日,作为全国首创建设的出口茶叶“大基地”,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在该县秋口镇石门村正式揭牌。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的建设,是上饶市、南昌海关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实践。出口茶叶“大基地”有啥新内涵?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为何花落婺源?“大基地”是如何建设管理的?“大基地”的建设对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什么促进作用?对“茶乡”婺源乃至全省的茶产业发展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带着这些思考,记者近日深入上饶市、婺源县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探访。先行先试,探索破解中小茶企出口难题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考察时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上饶市委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支持婺源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县、“美丽中国”样板县等工作方案,这当中加快茶产业发展就是一项重要的富民措施。婺源县是“千年茶乡”。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该县积极构建“三茶”统筹发展新格局,做响茶品牌、做优茶产业、做大茶经济,已成为我省茶叶出口第一大县。2023年,该县自营茶叶出口总额http://www.wuyuans.cn/亿元,增长10%,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额的七成,其中有机绿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27%。亮眼成绩的背后,一些制约当地茶产业长远发展、扬帆出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如一些中小茶园在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存在短板,难以达到出口茶叶原料备案基地技术要求;一些中小茶企“走出去”的意愿强烈,但由于对茶叶出口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知之不多,不具备出口企业供货资质;有些茶企“春茶供不应求、夏秋茶销售困难”,造成出口茶叶原料供需不平衡,大量夏秋茶资源浪费,茶园综合利用率低等。一头是已取得资质的出口茶企对茶青等原料的需求大,一头是暂未取得资质的中小茶园和茶农多产多销、创收增收的意愿强烈。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把婺源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这是推动红茶)特色突显,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提升。南昌海关有关资料显示:22年,全省茶园面积185万亩、干毛茶总产量http://www.wuyuans.cn/万吨,茶园面积、总产量分居全国第10、12位。出口茶叶http://www.wuyuans.cn/万吨、货值http://www.wuyuans.cn/亿元。然而,出口量虽居全国第6位,但仅占全国总量的http://www.wuyuans.cn/,总量依然偏小。据海关相关人士介绍,影响茶叶出口的因素包括国际环境、价格、产品品质及结构、品牌影响力、贸易壁垒、汇率等多个方面。除去不可控因素,如何提高出口茶叶原料“量”与“质”,是短期内促进茶叶出口做大做强的关键。记者了解到,依托“大基地”平台,在创新出口茶叶基地备案模式、建立“关地企”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海关部门还将成立[婺源茶](/)叶国外技贸措施研究工作室,开展信息收集、法规研究、风险预警、资源共享等工作,帮助茶企、茶园及时掌握全球技术标准动态,合理规避风险。鼓励和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主动开展技贸措施应对,利用技贸措施倒逼效应,深化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行业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婺源建设出口茶叶“大基地”,不仅为**婺源茶**叶出口创造了更大空间,还可带动周边地区茶产品向婺源集聚,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据了解,在婺源试点出口茶叶监管新模式的基础上,南昌海关已研究出台《促进江西出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包括积极促进茶产业质量水平提升、支持建立健全全链条追溯体系、助力提升公共检测服务能力、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等,着力形成可供复制的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助力我省茶产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目前,依托“大基地”的示范引领,上饶市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联农带农机制,以点带面引导更多农户投身茶叶种植,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婺源绿茶网(www.wuyuans.cn)立足千年茶乡江西婺源,向您分享婺源茶的魅力。婺源绿茶(茗眉、仙枝、特供)婺源红茶以及特色菊花茶茶品。同时为您分享中国十大名茶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茶叶产品。如果您也喜欢茶叶,可以与我们交流学习,微信号: 17687932030 婺源余先生。
上一篇: 婺源绿茶转型发展,婺源红茶生产线扩充
下一篇: 婺源绿茶鼓励茶农以电代柴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