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皇菊的前世今生| 关于皇菊不得不说的故事
来源:茶叶资讯 /
时间: 2024-12-31
前 言0
这是一篇努力做到图文并茂的长文
•••
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 文字没人看了。
图文要每50个字配一张图,
看视频大部分人的耐心只有3分钟。
焦虑的活,挣扎着过的现代人,
时间被碎片化,阅读要快餐化。
好吧,这是事实,对此我深表理解,
但无法认同。
就让那些对文字尚存好感和耐心的人留下,
我们可以做朋友。
5
辟个谣
关于“皇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
▼
8
不知诸君看完有何感想?
稍有文史常识和去伪觉知的人想必都会对这段表述存疑的吧?
9
只用了不到1小时,花了3块钱,我找到了下面这份资料。
这是发表在2013年第11期的《徽州社会科学》上的一篇文章《晚清名臣江人镜》,作者陈爱中。
16
(不必细看,下文有重点。)
关于《徽州社会科学》和文章作者陈爱中
▼
31
34
(点击图片可放大)
我想,这样的一位学者发表在这样一本严肃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是足可以采信的吧。
我把文中红线标注部分放大,看看正史是怎么说的:
▼
3
再来看看广为流传的所谓“典故”是怎么说的:
▼
64
那么问题来了:病逝于扬州任上的江人镜是如何做到告老还乡的?视千两黄金如粪土,偏要去御花园刨光绪他们家菊花的“梗”又是从何而来?返乡复又瑞贡天朝balabala......这都是些神!马!玩!意!
拉来个一品顶戴的江人镜替你们站台嫌不够,还非得搭上个光绪皇帝替你们背书?
5
我想问问这些牵强附会,瞎编滥造的所谓文人们,你们炮制出这么个狗屁不通,拙劣得连民间故事都算不上的东西,有意思吗?有意思吗?!有意思吗!!!
0
还有那些不负责任的官媒们、民企们,麻烦拿出点专业精神好不好?不问出处,拿来就用,大肆传播,这种被王蒙痛斥为“先造谣再造庙”的文化恶习怎么就泛滥如斯了?汗颜呐!
正视听
▼
1乱了套1
随着“”的声名鹊起,多地开始引种并大量栽培,一度供需两旺,市场欣欣向荣,逐步发展成为地方性产业,并成功的在茶饮料市场树立起了“”的整体品牌形象。
可是从2011年开始,以黄山“黄菊”和“金丝黄菊”为代表的一大批假冒“”开始大行其道,虽然口感欠奉,却凭着极低的价格和混淆视听的宣传,强烈冲击着“”的市场。
9
倡导的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自然农法在婺源已深入人心,不施肥意味着亩产低,不打药就要负担高企的人工,“5[婺源皇菊](/juhua)6”的售价也因此居高不下。在品质堪忧却价格低廉的假冒皇菊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市占率严重萎缩,短短几年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态势。2015年上市的正宗“”大量积压,部分农村合作社面临的是几十甚至上百万元的亏损。
市场环境好的那几年,因为收益好菊农有动力,都愿意依照自然农法耕种。可近两年,因为高产低价“黄菊”的冲击,们面临的已不是收益的多少而是生死存亡的局面,试想他们还会坚持高投入低产出的自然农法耕种吗?他们当然会!但只会留出1亩地给自己,其余大量产出并流向市场的会是些什么东西?写到这里我只能呵呵了•••
如何为“”的血统正名,如何以更务实的态度,利用更先进的手段让“”重新崛起,这是摆在婺源当地政府和企业面前一道必须解决的课题。
1帮个忙1
▼
6
菊农朋友找到我说:能不能在网上帮他们找找销路,我说行,只要你们信得过我,这个忙我帮,不赚钱都帮!但前提是按我的思路来,就一个字:
3
▲首先观念要变:皇菊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9**婺源皇菊**0”虽然品质优良,但动辄一朵卖到大几十甚至上百元是有问题的,那是抢钱!如果还以奇货自居,无视商业大环境,只有死路一条。
▲其次做法要变:摒弃传统的分级和定价方式。传统皇菊的分级是按照干花花型、大小,饱满度来区分,但是各家挑选的尺度很随意,有的直径连3厘米都不到也敢号称1级,卖个几十块钱一朵,这叫不厚道!
所以:
1谁的反应快,谁主动求变,谁就能在这轮市场洗牌中生存下来。
0
秉持结庐造物一贯坚持的高标准,我们选取了来自婺源境内4个不同产区的皇菊做了一次横向对比评测
7
0
从评测结果来看,实事求是的讲,四大产区的在花型、色泽、香气和饱满度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一经冲泡,口感高下立见,由此可见先天的种植环境和后期的烘焙工艺对皇菊最终的品质是决定性的。经综合考量,并最终选择该产区的皇菊作为本次的推荐对象。
7
0
想进一步了解 、相关资讯请关注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0
8责任编辑:
婺源绿茶网(www.wuyuans.cn)立足千年茶乡江西婺源,向您分享婺源茶的魅力。婺源绿茶(茗眉、仙枝、特供)婺源红茶以及特色菊花茶茶品。同时为您分享中国十大名茶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茶叶产品。如果您也喜欢茶叶,可以与我们交流学习,微信号: 17687932030 婺源余先生。
上一篇: 婺源皇菊的优势在这里,菊花茶爱好者必看!
下一篇: 婺源皇菊,清纯的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