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婺源绿茶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名茶 - 四川名茶 - “永川秀芽”以地标力量带动区域经济展新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典型案例之三)

“永川秀芽”以地标力量带动区域经济展新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典型案例之三)

来源:四川名茶 / 时间: 2024-10-25



永川秀芽”产自于重庆市永川区箕山、云雾山、英山、巴岳山等五大山脉的永荣、双石、大安、宝峰、茶山竹海等15个镇(街),已创建“永川秀芽”区域公共品牌1个,培育云岭、新胜、云升、永荣、水南竹语等系列企业品牌23个,全区现有茶园面积达11.15万亩、年产量8670吨、产值11.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0多亿元,“永川秀芽”茶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连续多年稳居重庆市同行业第一。“永川秀芽”现已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核心技术,至今已获得63项技术专利, 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大奖60余项,永川秀芽品牌价值达34.32亿元。永川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全国特色魅力茶乡”、“全国生态茶叶之乡”、全国早市名优茶的重点区域、重庆市茶叶发展综合示范区,充分释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带动效应。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引领,激发“永川秀芽”源动力。加强顶层设计,永川区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茶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整合项目资金,制定《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建茶叶种植基地补贴2000元/亩,品种换代改良补贴900元/亩,厂房建设补贴170元/平方米,购进新设备按购置价的40%实施补贴。培育新型主体,建立“龙头企业+中小茶厂+种植业主(茶农)”模式,培育茶叶企业33家、股份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41户、种茶大户68户。

(二)聚焦品牌建设,提升“永川秀芽”创新力。统一管理,严控产品质量,推行“协会+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指导永川区茶叶行业协会统一管理“永川秀芽”地理标志,制定《“永川秀芽”产品行业标准》《“永川秀芽”地标使用管理规则》等规范,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质量监控。科技赋能,助推产业升级,2022年成立重庆市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全市首个智慧茶叶技术体系示范园、茶叶品种测试与鉴定基地,揉捻工序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连续自动化运行。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组建永川秀芽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拥有生产、加工核心技术专利60多项、奖项100多项。

(三)打好组合套拳,增强“永川秀芽”保护力。建立川渝协同保护机制,与泸州、内江等周边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永川秀芽”成功入选永泸、永内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第一、二批重点保护名录。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建全市首个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区,设立永川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确定永川秀芽为联系点单位。维护良好创新发展环境,联合检察院、农委开展“永川秀芽”地理标志综合保护专项行动,加强“永川秀芽”防伪标识认证保护,规范企业使用地理标志商标200余次。

(四)注重宣传推广,提升“永川秀芽”影响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在机场、高速、公交等显著位置投放“永川秀芽”广告,引导茶企参加国际茶业博览会、西湖茶博会等会展,多次荣获金奖。打造主题品牌节会,通过每年举办斗茶大会、每两年举办茶文化旅游节,吸引国内知名品牌和业内专家参与,扩大“永川秀芽”辐射范围。创新茶旅融合发展,推出茶园生态游线路,实现“建一片茶园,成一个景点”,打造具有永川特色的茶文化乡村旅游。

二、实践效果

一是从“茶叶”到“产业”,产权运用与乡村振兴并跑。围绕永川区地理优势,推动“永川秀芽”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全区种植茶叶面积11.15万亩,年产量8500吨,产值11.1亿元,带动就业4万多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是从“创新”到“带新”,科技兴农与标准引领并举。以“永川秀芽”为龙头,推广针形茶先进加工技术、行业标准、质量追溯制度等,在万州、秀山、巫溪等区县建立茶树品种示范园、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培育出巫溪秀芽、边城秀芽等一系列重庆知名茶品牌。

三是从“秀色”到“特色”,产权创造与文旅融合并进。依托重庆市唯一以茶为主题的永川秀芽茶业中心和“茶与竹”“茶与民俗”“茶与农耕”等五个茶叶文化产业园,举办“永川秀芽”杯川渝合作泸永江产业采茶大赛、永川区第七届斗茶大赛、第十届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接待农旅融合旅游1200万人次,总产值100.1亿元,助推茶旅融合新发展。

四是从“一域”到“全局”,产权保护与地区发展并行。永川秀芽”品牌创建以来,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获奖100余次,品牌价值达34.32亿元,品牌影响力指数683.34,连续多年实现重庆市行业第一,带动四川、贵州、湖北等周边省份针形茶产业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永川区将持续以“永川秀芽”为媒,充分发挥“永川秀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品牌效应和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做好茶产业、茶文化、茶经济的融合文章,为茶产业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到2025年,实现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1.0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