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狗牯脑茶的传奇历程
1915年,江西省遂川县狗牯脑茶在美国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金质奖。如今,奖凭仍完好地保存在遂川县博物馆内。遂川梁家狗牯脑茶的技艺,传到梁光福手上,已经是第七代。梁家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开始,世代居住在狗牯脑山,以山为邻,以茶为生。
狗牯脑茶起源史上的浪漫故事
狗牯脑茶技艺的创始人梁为镒,在祖屋旁开辟了几亩茶园,由于这茶是种在狗牯脑山腰上,梁氏便以山为茶命名,称狗牯脑茶。而山的得名是因其山形似狗头,所以山野之人便名之“狗牯脑山”。
狗牯脑山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常年云雾缭绕,四时清泉不绝。就是在这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山间,养育出了上好的绿茶。《龙泉县志》(遂川古称“龙泉”)记载,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狗牯脑茶已经成了朝廷的贡品,名扬四海。
当然,光靠好山好水也养不出好茶。《龙泉县志》和《梁氏家谱》等史料记载,狗牯脑茶一开始便有着优良的种子和高超的种茶制茶技艺。这里有个浪漫的传奇故事:狗牯脑茶始创人梁为镒,原本是当地一个木材商的工人,做木材水运销售的杂活儿。有一次,他从汤湖左溪河水运一批木材到南京,在途中被大水冲散流落到了南京,幸而被一位江苏太湖籍女子杨氏所救。因这一机缘,两人后来结为夫妻,而杨氏深谙种茶之道,就带着茶籽随丈夫回到了老家遂川,在狗牯脑山中,开辟茶园,以茶为生。
史料里的记载只说,梁为镒潜心研创出独特的工艺,制作出来的绿茶色、香、味、形俱佳,又与别的名茶有所区别,很快就出了名,被选为皇室贡品。但可以想见,在这其中,杨氏的贡献也不小。
狗牯脑茶与玉山茶的渊源
梁氏培植出来的狗牯脑茶,成品外形秀丽披毫,条索紧结匀齐,色泽黛绿莹润。茶水冲泡后,汤色澄亮清碧,滋味鲜爽浓醇,香气浓郁高雅,回味甘爽持长。现代的科技检测出来,由于生长的气候环境和茶树品种以及制作工艺的独特性,狗牯脑茶的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并且富含维生素C、儿茶素和叶绿素。
1915年美国召开巴拿马世博会在即,政府农商部向各地征集各种食品。江西茶商李玉山(也叫李元训)将狗牯脑茶送往南昌遂川会馆(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处),再被送往美国。狗牯脑茶在那次世博会上荣获金奖。奖凭上写着:“此奖章发给江西省红绿茶展协作者,中国、江西、遂川县李元训”。
到了李玉山后裔李文龙的时代,狗牯脑茶又有了“玉山茶”的别名。那时候,江西的茶商们已开始注重商标的保护。据记载,民国29年,也就是1940年,李文龙在自家卖的狗牯脑茶包装上,除印有玉山茶庄和李玉山的“遗像为记”外,还有一段文字:“本茶庄承先人秘传拣选上等嫩叶精制玉山名茶创制以来,遐迩驰名。兹为杜绝假冒、仿造起见,乃变更方式装潢,价目格外克己,倘蒙惠顾,毋任欢迎。二十九年四月本人谨白。”
但是梁氏的后人并不赞同玉山茶庄的做法。狗牯脑茶自1796年由梁为镒开创以来,早就已经闻名遐迩。于是从民国初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称之为“狗牯脑石山茶”。民国32年,也就是1943年,狗牯脑茶第五代传人梁德梅,为了防止别人假冒,以其父梁纪兴为名,开始在他制作出售的茶叶包装纸上,盖上文为“遂川县汤湖上南乡狗牯脑石山茶祖传精制青水发客货真价实诸君光顾请认图为记 梁纪兴”的印章,将狗牯脑茶销往广东的南雄、韶关一带。
打破祖训制茶技艺发扬光大
梁为镒一直将狗牯脑茶种茶制茶技艺视为家族秘传。梁为镒立下祖训,技术“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所以几百年来,狗牯脑茶从来没走出过梁家的茶园,产量较少因而弥足珍贵。
但是梁为镒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将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视为开山采茶日,也是他心目中的茶神节。为此,每年的那一天,他都在清晨上山采出一些新嫩茶叶,亲身焙制,并让全家换上新装,遍邀亲朋睦邻、乡望名流,杀鸡宰鹅,摆上精致茶点,举行庄严隆重的仪式,敬奉祭祀茶神,祈祷当年风调雨顺,茶叶丰产。然后与乡邻们共赏新茶,畅饮自家酿制的糯米酒。这个传统,历经为、世、衍、道、德、奇梁家六代,一直保持着。
梁氏制茶技术和狗牯脑茶的发展,到了第五和第六代传人的时候,有了重大的改变。
1952年冬,遂川县召开土特产交流会,邀请第五代传人梁德梅到县里参加,当时还安排他介绍制茶经验。农业合作化后,1957年狗牯脑茶园归集体所有。1958年春,由茶山大队(当时狗牯脑山属茶山大队管辖)党支部亲自挂帅,建立了狗牯脑茶加工厂,并组织了一个技术传授小组,由梁德梅的儿子梁奇桂任组长,梁德梅的妻子李秋莲任技术指导员,茶农罗修泉、郭九龙等五人参加学习狗牯脑茶的制作技术。这样,狗牯脑茶的制作技术才慢慢开始公开传授。
1964年,吉安专员公署拨专款1.2万元扶持,县里动员8名城镇知识青年到汤湖落户,以梁家的人员、茶园为基础,创办遂川县狗牯脑茶厂,茶厂仍由梁家人负责,当年扩大茶园30亩。1968年,梁家第六代传人梁奇桂公开制茶技术。
梁奇桂的儿子,梁氏的第七代传人梁光福说,当时他年纪还非常小,只是记得,父亲一开始先是给厂里的人传授经验,后来还到外地的各个制茶培训班授课,逐渐将狗牯脑茶的技术推广开来。
进入21世纪以来,茶厂和遂川当地县、镇政府为了狗牯脑茶的市场和文化推广,又推出茶王赛,举行狗牯脑制作能手评茶赛、茶王拍卖会。客商们品新茶、浴温泉、观光游览狗牯脑生态茶园,同时订购当年新茶。
制茶技艺造福一方茶业欣欣向荣
和许多老技术面临失传的情况不同,狗牯脑茶技艺被梁家子孙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梁光福说,在他小时候,住的还是黄泥巴夯起来的山间小屋,远离公路和尘嚣。梁家的后人,几乎人人都是在茶园里长大,茶香味中泡大的,自小耳濡目染,就懂得茶。在梁家的祖屋旁,仍然是从梁为镒时代,清嘉庆年间留下来的老茶园。梁家的第八代和第九代也在这里出生和成长起来。梁家的第七代传人梁光福说,第八代也就是他的儿子,如今20来岁,从小受到耳濡目染,现在也加入了梁家制茶的队伍。
除此而外,这几年,狗牯脑茶厂也由原来二十几人的小茶厂,发展到直属三个狗牯脑茶种植加工基地的大企业。不仅仅如此,在整个狗牯脑山区,原来只是零星种茶;现在,茶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梁光福说,在近十年里,最大的不同就是茶园多了许多现代机械,但是在梁家老一辈人的心中,最希望的就是将梁氏最传统、最核心的制茶技术保留下来,让狗牯脑茶走得更远。
狗牯脑茶的最早起源时间之考
何时开始种植狗牯脑茶存在争议,究竟是何时种植?有说是明朝末年的,还有说是明末清初的,也有说清初的,或是乾隆末期或嘉庆初期。哪个说法更可信呢?
狗牯脑茶树开始是梁为镒种的,考查梁为镒的墓碑,知其卒于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即1838年),如果他有70岁左右的寿命,那么他出生应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前后。梁为镒因家境贫寒,生活难以维持,曾作木筏工,受雇于人时,他应是青壮年时期。若太年轻或者年老没力气,是不会被雇用的。因此,梁为镒应是在青壮年时才开始上山种茶制茶,那么已是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了。
按照上述的年代推算,狗牯脑茶是在嘉庆元年(1796年)前后种植的说法较符合事实,狗牯脑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