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婺源绿茶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名茶 - 福建名茶 - 原创《发现非遗之美》——武夷岩茶“大红袍”

原创《发现非遗之美》——武夷岩茶“大红袍”

来源:福建名茶 / 时间: 2024-10-28



“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同肉桂水仙等一样是武夷岩茶的一种,而岩茶又是青茶的一种,也叫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

《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2024年6月10日端阳节在福建武夷山实地探访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在武夷山实地探访“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名称的由来。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大红袍被人们誉为茶中之王,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武夷山最富盛名的茶叶,因为山间岩缝和沟壕的特别土质,大红袍被赋予了坚韧醇厚的品质,再加上茶农的细心料理和技术娴熟的茶师材质加工,大红袍具有十分独到的品质和药效,是茶叶中的佼佼者和乌龙中的极品。早在明末清初大红袍就有盛名,而目前大红袍可以算是“茶中瑰宝”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赠送尼克松四两母株大红袍大红袍产自武夷山,乃是我国数千年茶道顶峰,一年产量寥寥无几,但是尼克松并不知道大红袍的珍贵,甚至还私下抱怨毛主席小气,后来周恩来总理,将大红袍的由来讲给了尼克松听,大红袍母株年产就八两,主席赠了您四两,还戏称毛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送给了他,尼克松备感珍贵,也钦佩主席的大气。因为半壁江山的典故 ,大红袍也因此闻名遐迩,它的优异品质,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武夷岩茶大红袍主要产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大红袍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红袍武夷岩茶中的名贵品种,其茶叶品质优良,具有独特的“岩韵”,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在武夷山“岩韵”探访

武夷山,坐落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其种茶历史悠久,自有传颂以来,至今已2000余年。据传,商周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将武夷茶进献给了周武王。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的别名,也是有关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到了宋代,制茶技术有了较大改革,饮茶风气盛行。这一时期,武夷茶处于兴盛时期,其中龙凤团茶尤为出名。到了元代,武夷茶正式成为贡茶,朝廷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了“御茶园”,武夷茶被大量进贡,深受皇亲贵胄们的青睐。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在武夷山采风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各地“罢龙团,改制散茶”。因此,武夷茶由蒸春团饼茶逐渐改为晒青、蒸青散茶制法,后期改进为炒青绿茶,提高了武夷茶的产量和质量。明末清初,随着加工炒制方法不断创新,人们摸索出了乌龙茶的制作方法。武夷茶逐渐由绿茶发展为岩茶,武夷岩茶这才有了自己的名号。

(转载请注明“非遗之美”)

责任编辑:

标签: 武夷岩茶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