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婺源绿茶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名茶 - 福建名茶 - 大坑口•老枞水仙(手工制作)

大坑口•老枞水仙(手工制作)

来源:福建名茶 / 时间: 2024-10-28




大坑口·老枞水仙(手工制作)属青茶(乌龙茶)类中的闽北乌龙中的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县级市),以当地种植的水仙岩茶品种茶树中有六十年及以上树龄之老茶树的青叶制成,由武夷山市大坑口茶业有限公司生产,为该公司主打产品之一。武夷山茶农将六十年(俗称:一甲子)及以上树龄的老茶树称为“老枞”,六十年及以上树龄的水仙茶树就被称为:老枞水仙


据说在福建,老枞水仙成为武夷岩茶中的一大品类始于2012年。在2013年后品饮老枞水仙成为一种流行;如今,老枞水仙已成为武夷岩茶中颇受欢迎的茶品。这一兴盛,使原本数量就不多的老枞水仙更是供不应求,于是,一些茶农或茶商就以树龄在四、五十年,乃至仅三十余年的水仙茶树的青叶为茶源制成茶品,冒称“老枞水仙”。对这类“老枞水仙”,武夷山茶界新创的名称为:高枞水仙,而从2018年开始,以“高枞水仙”命名的武夷岩茶茶品也在市场上出现了。相比之下,大坑口·老枞水仙以鲜明的色、香、味及茶韵特征,表明了作为武夷岩茶老枞水仙的真实性和正宗性。

大坑口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土生土长的武夷山茶农创办和掌管的公司,公司在武夷山,茶叶种植、制作、销售、发货在武夷山,在武夷山正岩(武夷山茶农将能产出高品质岩茶青叶的岩山砾壤地称为正岩,正岩地区面积大约为72平方公里)地区有自己的茶地,其原任董事长苏本溪先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之“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的第一批武夷山市市级传承人(2001年,共十人),现任董事长苏德发先生(苏本溪先生之子)是这一非遗项目的武夷山市第二批市级传承人(2017年,共十二人)。而目前,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中,只有大坑口茶业一家出了两位传承人。由此,作为该公司主打产品之一的、手工制作的老枞水仙,也可以说是非遗传承人制作的非遗传承茶品了。


大坑口·老枞水仙的青叶于当年五月上旬采摘,以生长于武夷山正岩地区坑涧处的老枞水仙新生并展开的青叶为茶源,用武夷岩茶(统一商品名: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以上代传下的手工制作手法制作。其干茶为条索状;条索紧直,色黑润,茶香清新芬芳。以摄氏100度的沸水冲泡,且一冲一饮,茶汤为土黄色,给人一种沉稳、安宁之感。汤香前三道为幽幽的兰花香,清雅沁人;第四—六道转为树木的木质香,带着深谷中的幽冷之气,深沉而凝重;第七道汤开始,木质香中出现了留兰香的甜香,继而,又有薄荷的清凉味和清凉香加入其中,并逐渐替代木质香成为主香。于是,汤香就如同小时候爱吃的留兰香型的薄荷糖味,清雅清爽、清甜清新,令人难忘。这一留兰香令人难忘的,汤香幽而悠长,直至茶尽后数小时,仍满口余香。杯盖香与茶汤香的变化相伴随,由幽兰香转木质香再转留兰香,而杯底香则一直是带着清凉薄荷味的幽兰之香,从始至终变化不大,并且,无论是杯盖香还是杯底香,茶香均十分稳重且悠长,直至茶尽杯空,仍可闻到清雅的茶香。汤味稠滑厚润,入口即化;无涩味,入口即甜;茶甜味醇厚饱满;茶鲜味纯正充实,鲜味悠长,茶汤入口,有饮鲜甜米汤之感。茶气颇足,三盏入腹,即气通;五盏入腹,即有暖流通身流动。饮毕,通身如沐春阳中,温暖无限。


十二道水后,再加以煮泡,所得茶汤汤色深黄;汤香出现粽箬加薄荷的香气,清雅怡人,满室飘香;汤味醇滑,鲜味不减,甜味大大增加,与其它厂家或农家制作的同为优质老枞水仙煮泡后的茶汤常为清甜的甘蔗甜不同,呈现出一种少见的鲜甜味。由此,与别家同类茶品冲泡后再煮泡的茶汤常见的“粽箬香、甘蔗甜”特征不同,大坑口·老枞水仙冲泡后再煮泡的茶汤特征为:“粽箬香、鲜甜味”。茶底深褐,柔软,叶厚,多数叶背面有细小沙粒状颗粒,即俗称的“蛤蟆背”。


品饮大坑口·老枞水仙(手工制作),会让人如入宽大绵厚的柔毯中,被温温柔柔地包裹着,温暖而心安。这种宽厚是传统中国式的宽厚,它是家中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河,是人际间的“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佛家的“笑口常开,大肚能容”,是儒家的“以德报怨”,是墨家的“非攻”……在如今已高度物质化的时代,这一宽厚已见亦少得,大坑口·老枞水仙以自己的存在与表现让人处于宽厚而温暖的怀抱中,身心安宁,一扫疲累。


茶语:在你宽厚而温暖的怀抱中,不再疲累。



本文已收录至即将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茶知道》一书。图片来自网络。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总360期


*若您对茶生活有兴趣,欢迎来稿。


来稿请投论坛邮箱:


cshlt@sina.com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