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芽和雀舌有什么区别?便宜性价比特级雀舌推荐,十大茶叶品牌
一,雀舌现大体规范的说法是绿茶一类,,但各个地域和茶类不同,所以也有其他蒙顶山雀舌、武夷雀舌、贵州雀舌、蒲江雀舌、金坛雀舌、浙江雀舌。
1,有讲是四川雅安名山蒙顶山的一种,"别称"石花"
蒙山雀舌茶被列为贡茶,当时我国西南诸域凡以一芽一叶初绽原料制作的散茶,以形命名都统称为“雀舌”,
蒙山
雀舌遂被籍名为“石花”以贡。
2,四川蒲江雀舌系产自四川蒲江县境内,采摘早春鲜嫩茶芽为原料.
3,武夷雀舌,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古时为贡茶中上品.
4,贵州雀舌又称湄潭雀舌,产于湄潭县万里茶海茶园.主要味性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
5,金坛雀舌为江苏,因其形雀舌而得名,为创新茶之一.
6,浙江雀舌,跟四川的蒙顶和蒲江雀舌相类似,主产于西湖龙井茶园.
主要功效:
1,雀舌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2,雀舌茶有预防黑色素沉淀的丹宁
3,具有恢复视力效果
4,雀舌茶之成分具有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5,雀舌茶中可因血液循环作用防止冷症.
冲泡方法(一般为三泡):
1,烫杯,2,以3克雀舌对应150ml水比例.3,随手泡沸水一般在95℃,一般温度控制在80--85℃.
4,一般第一泡30秒;第二泡60秒;第三泡2分钟为适。
保存方法:
绿茶保存就是忌潮,
一般大众的雀舌冷藏法。将茶叶烘干水汽。雀舌茶叶装入镀铝复合袋,热封口,置于茶箱,然后低温冷藏库保藏,0--3°.
其他的保存方法有:瓦罐.
等级:
雀舌有分等级.跟一般的绿茶的分级差不多,不作详细解释.
如果你想买的雀舌是竹叶青的话,那市面上好像没有做得特别好的大品牌。竹叶青因为被竹叶青茶叶有限公司注册成了商标,所以逼得其他茶农或者茶商只能改叫雀舌、竹叶春等名字,所以品牌很难做起来。但是我个人觉得竹叶青这个公司卖的竹叶青品质并不算上乘,我因为也爱喝竹叶青,所以自己也联系了一些原产地卖家,如果你想喝,可以联系我,私下推荐,以免有广告之嫌。
作为一个绿茶爱好者,惯常喝的就是四川的蒲江雀舌。
相比较于名气较大的龙井、竹叶青等茶叶,雀舌的性价比实在是太太太高了。顶级的明前雀舌我从原产地茶商那里买来也不过两千来块一斤,这个价钱要买龙井只能买很次的等级,但是从滋味上来说,却完全可以媲美顶级龙井,安利身边人无数。同有雀舌爱好者,欢迎私信交流。
话不多说,上图。
好的绿茶是明前鲜嫩茶芽炒制,茶氨酸成分较高,因此少苦涩味,越鲜嫩的芽越鲜爽回甘,三泡比较正常,再出汤就无味了,雀舌自不必说,特级都是单芽,然后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
雀舌茶是以嫩芽焙制的绿茶,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198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到,”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可见,在古代,雀舌只是茶叶的一种形态,而不是具体的某个茶叶品类。
而到了现代,雀舌的定义也基本没变过。
在《中国茶叶词典》第四章“茶饮-择茶-外形“中,我们找到了雀舌形的描述,也就是说雀舌是茶叶的一种外形,其定义为:
茶叶被压成扁平挺直呈椭圆形,因其鲜叶采摘嫩度比扁形茶高,一般为一芽一叶初展,加工成成品茶后其个体比扁形茶小,其宽度在4~5毫米,长度15~20毫米。茶叶冲泡后叶底为一芽一叶,芽与叶稍稍分离呈雀嘴形。雀舌形的茶叶采摘细嫩,多为极品茶。
雀舌是绿茶类中风味独特,昂贵的稀有品种之一,比较有名的有贵州雀舌、四川雀舌、浙江雀舌等,色泽绿中带黄,芽嫩,茶水甘爽、清香。含多酚类化合物高于一般茶叶百分之十左右,氨基酸含量也较高【1】,使得滋味更加鲜爽。
在全民战疫的情况下,多喝雀舌茶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雀舌虽好,也需要我们精心储存哦!
小罐茶君建议将雀舌茶装入厚实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内,袋中空气尽量挤出、封口,再将其放在5℃以下的环境冷藏保存;没有条件冷藏的小伙伴们注意避光阴凉处保存。
雀舌最好选择玻璃杯进行冲泡,可以观赏嫩芽在水中上下沉浮飘舞的姿态。
在杯中倒入150ml-200ml、80-85℃的矿泉水或纯净水后,投入3-5克绿茶。待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约2分钟后,待汤明色绿,即可品饮。
当然,相对于如何冲泡,雀舌茶本身的品质才是关键。
https://weihaibao.taobao.com/m/QaoHUgoXq?itemid=611734813055&BIZ=ECOMMERCE&BIZFROM=ORG雀舌一般选用独芽制作,没有等级的高低之分,但产地的地理因素决定着原料的好坏。
所谓“高山云雾产好茶”,高山多雾,光照短,不仅避免了茶树虫害,更滋养了茶芽的香气和滋味,所以原产地高海拔茶园是首选。
不仅原料产地会限制雀舌的口感,采摘时间也尤为重要,在春天,茶树经过了一整个漫长的冬季,吸收到了丰富的养分,此时采摘的第一拨芽尖,口感最为鲜醇,是制作雀舌茶的顶级原料。
有了好的原料,好的制茶技艺能让茶叶更加添彩,优质的早春雀舌茶经过冲泡后,具有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嫩,滋味鲜醇的品质特点。
正所谓“名品不易得,得亦不常有“,所以“出身好”的早春雀舌产量也极其稀少。
为了让各位小伙伴们在这个“禁闭”的春天,不用外出踏青,就能喝到第一口来自大自然的新鲜滋味,我们费了不少劲儿,终于研发出了早春雀舌茶。
- 我们坚持采用海拔700米以上的茶园,年降水量充足,茶叶内含物质丰富,
- 我们坚持采用明前采摘的早春头拨嫩芽,芽头个个饱满。
- 我们坚持炒制后的茶叶经过六道精选,根根手挑,保障茶叶的品质与安全。
- 我们坚持以充氮保鲜,锁住春天第一口“鲜”。
3月起,接受预定
https://weihaibao.taobao.com/m/QaoHUgoXq?itemid=611734813055&BIZ=ECOMMERCE&BIZFROM=ORG作为小罐茶最早上市的春茶,这一颗颗早春萌发的第一茬嫩芽,蛰伏、苏生、萌发,只为在春天伊始,为大家奉上来自大自然的味道~
快来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品尝这份春天的气息吧!
参考文献:
[1]罗军.中国茶典藏版: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2016-09
[2]程桂广,刘会灵,王煜丹,顾承真,徐琳琳,曹建新. 雀舌茶营养成分分析[J]. 营养学报,2010,32(02):201-202.
春前,各大茶山忙着采摘头芽,雀舌茶,在其中尤为显眼,答题人就来说说雀舌
雀舌。以其形状极小,胜似鸟雀的舌头而得名。
而事实上,雀舌,更适合用来形容茶芽成型的形状。是一种标准的茶形状。在茶学上的描述如下
茶叶被压成扁平挺直呈椭圆形,因其鲜叶采摘嫩度比扁形茶高,一般为一芽一叶初展,加工成成品茶后其个体比扁形茶小,其宽度在4~5毫米,长度15~20毫米。茶叶冲泡后叶底为一芽一叶,芽与叶稍稍分离呈雀嘴形。雀舌形的茶叶采摘细嫩,多为极品茶。
茶芽能形成“雀舌”的样子,说明了茶芽其色泽、形状、工艺依然臻于一种绝佳状态。譬如六安瓜片,最佳的状态就是大叶的“瓜片”;碧螺春要求卷曲成螺状;龙井的绝佳外形,则是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
而像普通条索状茶,能达到条索状略弯曲,近似于眉毛已然难得,而雀舌,则要细小得如舌头一般,一方面是茶种收到土壤、海拔、气候的影响,雀舌茶的产地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这种茶叶必须要求生长在气候温和,并且雨量较多的地方。另一方面,头茶及时采制也是形成雀舌的关键。
茶芽制作成雀舌形状,早在唐代就有此先例: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
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宋代诗僧释绍昙,以雀舌喻说世理,更是给雀舌赋予禅林的意味
茶抽雀舌郎忙摘,麦弄虾须逐旋收。炽然说法,声撼林丘。
雀舌茶最佳产区是贵州遵义的湄潭、凤冈等地,因此在狭义上也指这些地方的茶叶。答题人主张吧雀舌理解为一种品级,而不是单单指代某一种茶叶
以下雀舌茶堪称经典:
产地:贵州遵义湄潭
茶种:绿茶
别名:贵州雀舌
历史沿革:陆羽《茶经》中就有“湄潭产茶且味美”的论述;元末明初湄潭的容山长官将当地产茶“播州方物”上贡朝廷,成为贡茶,那时的茶叶制作技艺被视为湄潭眉尖茶传统制作技艺的雏形。清乾隆年间,湄潭随阳山人陈天禄(1782-1812)开垦9堡13湾茶园,按此技艺制作眉尖茶销往外地。同治年间,家居湄潭大庙场的杨氏家族按此技艺从事眉尖茶生产。清末民初,杨氏后人杨秀财(1914-1997)以茶为业,按此技艺加工制作眉尖茶销往遵义新洲等地。早在抗战时期,湄潭地区,就仿照龙井种茶模式在山间开垦种植,1954年,湄潭县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湄潭翠芽。
荣誉称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2011年世界绿茶评比中荣获最高金奖。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48次, 2015年8月还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20年2月26日,贵州省湄潭县湄潭翠芽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简介:
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堪称是湄潭翠芽最顶级的呈现,翠芽采摘之后,则只能算作是湄潭毛峰。
湄潭县万里茶海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园,但较黄山毛峰远销海外的知名度,湄潭翠芽产地人工成本更低,价格也更为实惠。
贵州土壤富硒元素,地利更优越,贵州天然生态的森林覆盖面积,足以稀释掉许多的害虫,更促进芽茶的生长。
赏味体验: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新年的芽茶清香怡人,一定不容错过。
产地:四川宜宾
茶种:绿茶
别名:林湖雀舌、宜宾早茶
历史沿革:宜宾地区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华阳国志巴志》
唐《膳夫经手录》载:“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时代,四川对外联系主要靠马帮和船运。到了宋代宜宾茶,以地利之便,更成了与藏区、党项等部族交易的前沿。黄庭坚在《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庭》赞到:西来雪浪如庖烹,两岸一苇乃可横。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纹生。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可见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产茶要地。
荣誉称号:2000年来,宜宾早茶共获“中茶杯”评比特等奖2个,一等奖20多个,国际金奖18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茶叶企业1个,通过ISO9000·2000认证的企业2个。
简介:“一春之先”出茶的宜宾,以早闻名,在2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摘生产,这时芽苞最饱满,芽叶内含物也最丰富。 宜宾早茶产自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这里已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挂上了“中国宜宾 早茶之乡”的牌匾。这里的早茶产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流域下游末端,金沙江、岷江、长江和小凉山余脉、乌蒙山脉都交汇于此,常年受到高湿、热河谷和高寒山区气候的双重影响,呈现出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特征,浅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宜宾的地理区位优势非常独特而明显,且不可复制。
赏味体验:干茶扁平整齐,嫩绿、润泽,微微清香;冲泡时,用玻璃杯是最好的,雀舌在水的作用下,在杯中旋转,慢慢舒展,一颗颗芽头如刀剑林立,美不胜收;茶香清香,香高持久,茶汤黄绿明亮,茶毫漂浮茶汤之中;品味雀舌,鲜爽、回甘,轻滑滋润,满口生津,吞下之后,齿颊留香,余韵悠长。叶底黄绿明亮、整齐匀称,肥嫩成朵,柔软厚实。可见品质上乘。
产地:四川峨眉山
茶种:绿茶
别名:峨眉雪芽唐时名“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明以来,又有“雪香”、“清明香”等雅称。(这里有一桩峨眉竹叶青和峨眉雪芽的公案,实际上是相近似的产地,同一茶园的不同商标,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产竹叶青;云雾空蒙的赤城峰、白岩峰、玉女峰、天池峰、竞月峰下和一带产雪芽。万年寺都有。也有说竹叶青是栗香,雪芽是清香。)
历史沿革:峨眉雪芽一茶名称,为中国古代隋末唐初峨眉山佛门茶僧所取,此茶采自清明节前,白雪未尽,春芽初萌时,故名“峨眉雪芽”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唐代唐显庆年间,峨眉雪芽已名声大播,已被大唐王朝纳为贡茶并册封。李善在注解《昭明文选》中就写出:"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岩种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陆游也有诗句赞叹:"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他年奇事记三人。"1964年,陈毅元帅在接受峨眉山方丈敬献"云雾茶"并请命名时,见其外形似竹叶,茶汤碧而绿,滋味清醇甘冽,因以命名”竹叶青“。
荣誉称号:
国家技术监督总局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通过国家农业部(杭州)中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四川名牌;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绿茶类、有机茶特别金奖;“中国珍稀有机绿茶”“中国珍稀绿茶”;四川省质量信用AA级;通过ISO1401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联合国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
简介:
峨眉雪芽、竹叶青都属于雀舌中较为有名的品种,大多数人可能都听说过,在四川尤其是成都更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雀舌芽头更肥,色泽更显淡绿色,是雀舌中的高颜值党。
峨眉山风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峰百峦,跌宕起伏,林壑深岫,神奇莫测。其独有的雾淞、雨淞、雪霁等三大奇特自然气候终年轮值。尤其是到了农历10月,峨眉山普降瑞雪,白雪覆盖山中茶园,雪冻期延至第二年农历二、三月。漫长的雪冻期灭杀了茶园中的自然病虫害。茶园霜浸雪润且周而复始,茶叶的品质天生丽质,质量十分安全。
每年,5000多种野生植物的残枝落叶大量殒落,2300多种野生动物的残骸与排泄物入土形成堆积丰厚的腐质殖,茶园土壤中的天然有机营养源源不断地供给茶树生长,茶叶富含众多天然有机营养成分。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长期对峨眉雪芽绿茶的质量检测报告显示:峨眉雪芽绿茶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以及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矿化元素,远远高于全国绿茶。
赏味体验:
峨眉竹叶青外形扁平光润,挺直秀丽,色泽嫩绿油润,适合用透明水晶茶具冲泡,充分观赏茶芽开散。茶叶沏透泡开一两分钟之后,舒卷自如,灵动飘逸,叶间泛出丝丝的金黄,彼时才会香风拂面,香气清香馥郁,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嫩匀,令人心清澈,神明旷。
产地:四川达州万源县
茶种:绿茶
别名:
历史沿革:当地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西周年代,其《华阳国志.巴志》。“园有芳蒻香茗”最早记载当地种茶的摩崖石刻是宋大观的石窝场古社坪的《紫云坪值茗灵园记》,上世纪80年代初,万源两名科技人员在西南大学教授的指导下,与万源草坝的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研究,于1987年终于研制茶之极品“巴山雀舌”。“巴山雀舌”问世出名后,张爱萍将军曾为其提字,并于1989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品牌。
荣誉称号:“中国文化名茶”、“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十大名茶”、“第六届茶博会金奖”
简介:巴山雀舌特级的茶要在清明时节采摘,富硒是巴山雀舌的极大特点,富硒茶抗氧化能力强,能清除水中部分污染毒素,故有适度抗氧化、防辐射,增强机体活力等作用。
精选自巴山腹地素有“万宝之源”之称的万源市,是国家级富硒绿茶标准化示范区,茶品无污染,内含物丰富且比值协调,天然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硒”。茶区地理环境优越,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相对湿度大。土壤肥沃PH值偏酸,适宜于茶树生长。茶树为四川中叶群体种。
赏味体验:
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翠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鲜嫩,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鲜活,形似山雀之舌,尤以“色绿、香高、回甘、形美”四绝著称
产地: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
茶种:黄茶
别名:品名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稍稍逊之。黄芽是最顶级的称号。
历史沿革:蒙顶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蒙顶黄芽(15张) 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白居易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民谣又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可见蒙顶茶名之盛。相传蒙顶茶始于西汉末年,甘露寺普慧禅师,于蒙山中顶上清峰植茶树七株,直至雍正年间。唐朝开始,至清朝,上千年间,蒙顶茶岁岁为贡茶,在中国茶叶史上为罕见。蒙顶甘露的茶名在嘉靖年间已然确立。
荣誉称号:2010年,蒙山茶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
简介:蒙山邛崃山脉,地跨名山、雅安两县。蒙顶茶自古为茶中珍品,白居易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民谣又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可见蒙顶茶名之盛。蒙山那终年朦朦的烟雨,茫茫的云雾,肥沃的土壤,优越的环境,为蒙顶黄芽的生长创造了极为适宜的条件。
蒙顶黄芽为中国知名茶叶,至今还在保留闷黄工艺的顶级黄芽茶。特级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市斤干茶需要4万—5万个芽头。
蒙顶黄芽做工精细,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决定蒙顶黄芽品质的关键还在于独特的闷黄工艺,此等古法需,采用嫩芽杀青,草纸包裹置灶边上保温变黄,让茶青在湿热的环境下自然发酵,然后做型,再包黄烘干。制作工艺极为精细。
赏味体验: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
产地: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茶种:绿茶
别名:太湖翠竹、江苏雀舌
历史沿革: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到:“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1982年,金坛雀舌茶以县名和茶叶形状正式定名。
荣誉称号:1986年,金坛雀舌茶获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 1990、1991年,金坛雀舌茶被商业部连续确认为全国名茶;1995年,金坛市(今金坛区)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和金骆驼奖名单出炉,金坛雀舌茶获绿茶类金骆驼奖第一名。
简介:金坛雀舌产于丘陵地带的江苏常州,金坛雀舌茶产地为薛埠镇、指前镇、朱林镇和直溪镇,有着茶叶生长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特别是连片的低山丘陵区不仅有机质含量丰富,而且沟渠塘坝密布,水资源充足,是天赐一方的种茶“乐土”。
赏味体验:金坛雀舌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
产地:浙江杭州余杭
茶种:绿茶
别名:余杭雀舌
历史沿革: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自2001年11月由恩施引种以来,至今龙井43在全州约有5000亩面积。
简介:普通的龙井的头芽其实并非能够新城雀舌状,要更加细长一些,余杭的钱塘龙井,种植的龙井43品种,勉强可以算其中之一。该茶引入恩施茶种,培育成龙井43,成就了龙井中的雀舌茶。该品种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也可以算得上雨前龙井了。他的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叶绿色,抗寒性强;但抗旱性稍弱,持嫩性较差。产量高,之后的茶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类。
赏味体验: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
产地:陕西宁强
茶种:绿茶
历史沿革:唐朝陆羽《茶经》载:“茶树,金州(今安康)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今汉中)生褒城、金牛(今宁强)二县山谷”
荣誉称号:199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荣获“后稷”金像奖,同年被选为国家特需用茶;1997年参加“97中国(北京)国际茶技术和茶文化交流会暨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荣获银奖。同年又获陕西省首届名优茶奖;在2002年第十四届西交会上荣获金奖。
简介:宁强县地处秦巴腹地,山地面积广阔,海拔高纬度偏北,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水充沛,多云多雾,土壤肥沃微酸,所产茶叶香高味醇,耐冲泡,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异。宁强又是汉水源头,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县域工矿企业欠发达,茶区远离都市,分布于林间山川,空气清新,水质清澈。
赏味体验:宁强雀舌外形微扁挺秀,色泽翠绿,银毫披露,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汤色绿亮,叶底嫩绿成朵。
产地:福建武夷山
茶种:乌龙茶
别名:不知春茶
历史沿革:据考证,其母树原产九龙窠,八十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选育而成,属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种,晚生种。
简介:武夷雀舌与之前的雀舌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在名岩区种植面积非常少,其他岩茶种植区域也不多。雀舌名丛属于小叶种,因茶树,叶片相对其他武夷岩茶品种小,产量也比较低,相同山场茶箐通常雀舌为肉桂当家品种收购的3--4倍左右,而且很难买到。故雀舌市价格比较高。是岩茶类中风味独特,价格昂贵的稀有品种之一。因此应当理解为是武夷岩茶中极高品种,他的“雀舌”形主要是在采摘时的状态。
赏味体验:雀舌是武夷山古茗,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为古时贡茶中的极品。外形巧若鹊舌,色泽褐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橙黄澈亮,茶汤入口顺滑,随着冲泡的次数的不同茶汤各有不同的层次,回喉岩韵浓厚。
福建另有天山雀舌
安徽另有白云春毫、铜陵野雀舌
雀舌的冲泡一定要注意:
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最适宜的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泡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水烧开后再冷却);
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透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1、雀舌茶在控制卡路里减肥时,可以发挥极大作用辅助瘦身。
2、雀舌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值从而成为应付胆固醇过多的最佳饮料。
3、雀舌茶茶产地的脑中风死亡率显著低落,狭心症、心肌梗塞因维他命C缺乏而死亡率愈高。
4、使血液清净保持弱碱性是雀舌茶的秘密。
5、喝茶皮肤会黑乃是无稽之谈,只有雀舌茶才有预防黑色素沉淀的丹宁。
6、雀舌茶中可因血液循环作用防止冷症。
7、雀舌茶中叶绿素可发挥血液的再生能力。
8、正在进行科学研究的雀舌茶的治癌作用。
9、茶能名目,具有恢复视力效果的雀舌茶。这一点答题人颇有感觉,每日倒茶后用茶烟雾熏蒸双目,极为舒服,视野似乎清朗许多
10、生活不规律时更要喝新鲜的雀舌茶。
外形区别
雀舌和毛巾虽然都是绿茶,但它们在外形上就有明显区别,确实是一种外形扁平,形似雀舌的茶叶,而毛尖则是一种圆柱形略微卷曲,而且类似于针的绿色茶叶,把它们放在一起用肉眼能轻松翻出哪种是雀舌,哪种是毛尖。
口感不同
毛尖和雀舌在口感上略有不同,毛尖在冲泡以后汤色碧绿,茶叶会慢慢舒张,这时会有淡雅的香气散发出来,而他冲泡后的茶汤味道清新,香气高雅,饮用后回甘明显。雀舌虽然冲好后也带有浓郁的茶香,但这种茶叶冲泡出的茶汤略带黄色茶叶表面的白毫也十分明显,它的茶汤滋味甘醇苦涩味较重。
图片侵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坐在阳台上喝武夷山新寄下来的雀舌时,阳光正好照到桌子的一个角。
把盖碗里才冲过一冲的雀舌,放到新摘的一枝夕颜花下,拍下了它美丽的瞬间。
当年学摄影,老师说,我们拍照,不要讲究太多的技法,只要写实就可以。现场的所有线索都要拍下来,包括一个烟头,一根头发丝,一颗药片,甚至一个指纹......
看着手里这张充分应用了光和影的照片,估计老师要鄙视三天了。
不够写实,使用了太多的光影效果。
然而,雀舌在阳光下的样子,真的很美。
小的叶片条索纤细,不负雀舌之名。略有几枝大叶,也无伤大雅,反衬得小叶片们更小,更细,更有鸟儿嘴和舌的感觉。
武夷山有很多岩茶,都是以外形而命名的。
比如金柳条,便是因为叶片形似柳叶,所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似剪刀”;比如佛手,便因为叶形宽大似佛像那充满富态的大,“拈花微笑”那一款的。
雀舌,便是因为形似小鸟的嘴和舌,而得名。
李麻花说,鸟的嘴,好像是个不太好的比喻。
为什么,是因为叽叽喳喳,话说不停惹人讨厌吗?
她说,跟说话没关系,是指人的长相。范蠡看勾践,便是说他长颈鸟喙,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享乐吗?
呃,李麻花同学,你的脑回路也太大了吧,居然从武夷名丛的雀舌,穿越到了春秋战国。
打住打住,我们还是研究岩茶雀舌吧。
《麻衣神相》什么的,放到下一篇去写。
《2》
喝着这泡雀舌香气妖娆的茶汤,嗑着很辛苦才买回来的百联瓜子,突然忆起,这是第三年,上架这款雀舌了。
最早从小竹林的姐姐家里发现这款雀舌,是在大前年的秋天。
那时候在上海,小竹林的姐姐给我寄了一箱烟小种,说是家里老人家做的,送我尝尝。
一喝就爱上那股烟熏柿子味。
虽然跟十几年前喝到的烟小种不太一样,但仍然是一股好闻的烟味。
就这样爱上了。
后来,她又给我寄了一箱雀舌。
从前一直喝红茶雀舌。桐木关的菜茶做的。那香气,妖娆得迷人心智。把一个从前只喝铁观音的“铁粉”,一举转化为雀舌粉。
现在这个是按岩茶工艺做的雀舌,不知道会如红茶那样香吗?
结果一喝,也爱上了。
爱上了那股妖娆的,层次丰富的,各种花香齐聚的,充满了闺阁风情的,脂粉香。
真是,是一股脂粉香。
就像秦可卿说凤姐,婶婶是我们脂粉队里的英雄。
脂粉,是女儿身上必备的,脂粉香,也是女儿身上必带的香气。
而雀舌的盖子上和汤水里的这股香,便生生会令人想起女儿身上的那股,混合了香水,胭脂,水粉.....诸般香型的香气。
喝一口,只觉得身处绮罗丛中,迄逦无比,迷离无比。
铁血男儿闻了,从此就只想置身这温柔乡里,不愿再征战疆场。
幸得辛大嫂长年事农耕,若是个脂粉女儿,恐怕,稼轩长短句就会写成花间词的风味,不再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英雄情怀,全数变成了“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3》
这款雀舌的香气,层次多变不说,香型还比较统一,都是脂粉香。
第一层,是秦淮名妓头上簪的那串茉莉花。
美人饮了酒,体温升高,洁白的茉莉花被这酒劲一蒸,花苞完全打开,花蕊里的香气全数倾泄了出来。
映着清流的河水,花香衬着美人颊边的脂粉香,香气隔空传来,妖娆多姿,动人心魄。
第二层,是胭脂花这等在从前用于制作化妆品的鲜花的香气。
胭脂花在每年的夏季盛开,有白有红,生在墙角屋边,极易生长,一颗种子没两年就发育出一大丛。
前段在三坑两涧的腹地水帘洞,村姑陈就邂逅了一大丛胭脂花。
胭脂花的香气是清幽的,持久的,结的种子是黑色的,割开种子,里面是一颗圆圆的白粉,把它们蒸一下,拌进脂脂花的花瓣蒸出来的花露,再晒干,磨细,筛均,收起来,便是极好的香粉了。
涂在脸上,雪白粉嫩,两颊生香。
第三层,是如兰,如桂,如蕙,如莲般的花香。
这一层的花香,是综合的。
像是某大牌家的香水,把所有高雅、优雅的花香,大约有十几种吧,全收集到了一起,蒸出花露,再收敛了汁水,最后做成的一瓶鲜花纯露。
现代化的制香技术,可以用机器,生产出这样一瓶纯花露来。
而大自然,却自有一套办法,把这些鲜花香露,全数赋予了雀舌的鲜叶当中。在冲泡时,尽情释放在茶汤里。
一口喝下去,便是齐集了所有香花的芬芳。
吐气如兰什么的,在雀舌面前,简直弱爆了。
《4》
喝到第四冲的时候,我们俩便被香晕了。
李麻花说,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我说,“脂粉英雄”,如何?要不然,“姽婳将军”,也使得。
她大笑,你是中了红楼梦的毒吧?
“那你说叫什么名字?”我又呷了一口,细细啜来,还是很香很香,极尽香艳。
她说,这么香,武夷岩茶的名丛里,几乎没有跟它一样香的了,高处不胜寒,不如,就叫做“香得没朋友”如何?
我飞了一个眼刀过去,把李麻花接下来的胡说八道,全堵死在了喉咙里。
又喝了两冲,当我们的嘴里,全是这脂粉香的时候,李麻花又开启了天马行空模式。
她说,在武夷山的名丛里,估计除了雀舌,没有别的茶如此之香了吧?
我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是的,武夷名丛里,除雀舌之外,别的茶,都是香气较幽、较细、较淡雅的。
像雀舌这般花香如此缤纷,如此炽烈,如此变化多端,如此馥郁迷离的,也没几款了。
唯其如此,才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之说,才让桂皮香如此特立独行的肉桂,成为武夷岩茶的香气担当。
也唯其如此,在建国之后,武夷山的茶树研究者们,才不停杂交黄棪和铁观音,组合出无数香气高扬、花香馥郁的小品种岩茶新贵们来。
像香气冲天的黄观音、栀子花香浓郁的金牡丹、玫瑰花香特异的黄玫瑰、兰花香无比深厚的奇兰、花香如落英缤纷的瑞香、栀香兰香合而为一的黄奇......
“那是不是可以说,雀舌是老牌香气担当,而黄家的这些新品种,是新时代的岩茶香气担当呢?”李麻花思考后问道。
当然!
李麻花最后总结:那雀舌就是old money,而黄家的小品种就是New money!
《5》
在清之后,绿茶强势崛起。
而彼时的武夷岩茶却因为香气细幽,火工高,烟味重,汤感厚重,而不能迎合市场的口味。
虽然也有雀舌这般以香气取胜的岩茶代表,但毕竟数量不多。
且雀舌身为名丛,老树种了,产量也自是不高。
若不多杂交一些香气高扬炽热奔放的小品种岩茶出来,如何在一片满布清新花香的绿茶和花果香的红茶天下里,为武夷岩茶争得一席之地呢?
时移则事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身为名丛,雀舌在宋徽宗的时代,充分展示了辉煌。
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
愿今日的雀舌,也可以一展名丛之风,重新辉煌于岩茶天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论香气,雀舌是岩茶里的old money,黄观音是new money,那肉桂呢?——题记。
《1》
这已经是第三年了,再一次喝到了那款香气妖娆得不可方物的雀舌。
最近试这款茶时,沉浸在一片脂粉香组成的世界里。
我的想法是,当年雀舌能够被列入为武夷名丛的行列,是不是因为它的花香太有魅惑性呢?
不用想,肯定是。
平心而论,像雀舌这样花香妖娆,炽热缤纷,俏丽迷人的个性,哪怕是翻遍名丛录,也找不到第二种吧?
接触了许多老品种后,心里越发的感慨。
以前的岩茶品种,它们的香气太保守了,香得细幽淡雅。
像是一株崖壁上的兰草,与世无争,无欲无求。
难怪好不容易遇上茶香特立独行的肉桂,大家就立马给它封了号——香不过肉桂。
武夷岩茶,追求岩骨花香。
花香,才是岩茶最基础款的香型。
论花香,雀舌的香气有颠倒众生的本事。
在众多温婉细幽、贤良淑德的传统名丛面前,脂粉香妖艳得像妖精的雀舌,同样不走寻常路。
哪怕是已经升为当家花旦的肉桂,也不能在花香上夺去雀舌的光芒!
如此局面下,怪不得在建国后,茶科所的专家们要不停的推出无数的新品种。
栀香浓郁的金牡丹,香气冲天的黄观音,花香甜美的黄玫瑰……
原来,这是为了弥补岩茶品种里的花香短板!
发展到如今,武夷岩茶里的香气担当分出了三大派,分别是:
以雀舌为代表的传统名丛派,以肉桂为典型的当家花旦派,以黄观音为种子选手的新品种派。
魔镜魔镜告诉我,究竟谁才是世界上最香的岩茶呢?
《2》
雀舌的香气,脂粉香妖娆动人。
提到“雀舌”这个名字,许多茶友最开始联想到的是绿茶。
精细小巧,形如鸟喙。
但今天提到的“雀舌”,是岩茶里的老名丛。
虽然,与绿茶雀舌的小巧精致比起来,岩茶雀舌的条索细长,稍显粗犷。
但武夷岩茶的“开面采”标准摆在前,当然不能像绿茶那样只取芽头为原料。
和一众外形符合硬汉特质的老丛水仙、老丛铁罗汉等品种比,雀舌在岩茶里可是出了名的娇俏玲珑。
但从叶片看,就远比众多品种细窄了一圈。
另外,更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于它的香气。
如果说经过焙火的岩茶,多少带点man的特质。
那么这雀舌的风味,它全身上下都洋溢着脂粉女儿香,柔情无限。
香气妖娆,妩媚,但不庸俗,是岩茶里最具脂粉气的茶。
可以说,雀舌的香气属于最好分辨的那一类。
香气的品种特征明显,喝过一泡雀舌后,你就能知道它应该具有哪些品种气息。
光是闻到这胭脂水粉般的甜香,就能轻松闻香识岩茶!
深秋的下午,喝一泡肉桂。
洗好茶具,挽起长发,等候这款妖精的驾到。
沸水刚触碰到条索,热情的花香分子们,即刻扑鼻而来。
馥郁的香型,在揭盖热闻时,毫无分辨难度。
有夜来花香,木槿花香,含笑花香,百合花香,茉莉花茶。
只感觉是大自然将无数的香花瓣,洒在一池浴汤内。
受到热气一蒸,浓郁清洗的花香,旖旎而来。
让人的鼻端、肌肤、衣裙、头发丝,仿佛是每一个毛孔,都沾上了这样的香气。
喝完一泡雀舌,会立马就被它的香气迷得春心荡漾。
仿佛像在泡温泉,泡一场奢侈的兰汤香浴,连周围的水汽都变得香腾腾的。
整个人浸在其中,云里雾里,不知归处,美不胜收。
《3》
黄观音,是香冲天的岩茶新贵。
刚喝完雀舌不久,心里就暗暗偏了心。
再对比起黄观音的高调冲天香,觉得它香得像是暴发户。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论武夷岩茶的香气魅力,可有不少茶友痴迷105的风味。
之前,刚试完一版轻火十二金钗不久。
紧接着就遇到好几位茶友,强烈呼唤和要求,要单推一款黄观音。
可见,作为覆盖面最广的岩茶新品种,它的受众面可不小。
有很多喝茶爱喝香气的茶友,非105不能过茶瘾!
作为黄旦和铁观音的杂交后代,黄观音算是其中最靓的崽。
其一,完美继承了黄旦的“透天香”基因;
其二,发芽密,产量高;
其三,易推广,覆盖面广;
其四,花香浓郁无敌,数泡仍不易淡;
……
之前在武夷山时,淘到了一款老树黄观音。
按茶农的说法,当年在省里的育种专家刚将黄观音培育出来不久,他家就率先响应号召种下了一片黄观音。
留了这么多年,也没改成其它的品种,树龄都不浅。
果不其然,等到喝茶时,那款茶的香气着实令人惊艳。
标准的栀子花香,悠悠然然。
从盖香,到落水香,再到回甘里浮现的花香,一直没有散。
然而,以香气称道的黄观音,它的茶香表现远不止花香那么简单。
它的香气,可塑性很强。
花香的类型,除了标致的栀香外,还涵盖了夜来香、小丁香、玉兰、晚香玉等等。
茶香高扬,大有“天香云外飘”的气势。
另外,黄观音还能作出独特的果香,或是花果香混合的甜美气息。
香型丰富的黄观音,是岩茶拼配里的多面手。
这些年来,为商品大红袍的拼配增香,默默奉献了不少力!
如果说,雀舌的花香妖娆,无与伦比。
那么,这黄观音的百搭香气,压根无人能及!
《4》
肉桂,茶香拥有正宫范!
很多喝岩茶的人,都在好奇为什么岩茶里的香气担当,会颁给肉桂。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这一句经典名号,扬名已久。
但在喝茶时,认真细闻香气,好像肉桂也没有这么香哇。
至少在花香这点看,它哪里能比得上一众黄观音、金牡丹、黄玫瑰、奇兰这类小品种?
别多想,肉桂能顺利走红,自有它的道理。
千言万语归为一句话,它的香气拥有正宫范儿。
不妖,不魅,不腻。
以独特的桂皮香闻名遐迩的肉桂,在一众香气莺莺燕燕的岩茶里,尤其大气。
更何况,在茶香的兼容并济上,它的实力同样也不差。
肉桂,除了它独一无二的桂皮香外。
花香,果香等茶香特点,也不差。
近两年来,市面上的蜜桃香肉桂、果香肉桂,同样很有卖点。
论香型的丰富性,肉桂绝不输给黄观音。
只不过,从拼配的成本看,按现在的肉桂行情,往大红袍里拼进肉桂,略显奢侈。
所以,才将“香气百搭小能手”这个称号,让给了黄观音罢了。
《5》
如果你喝岩茶,喜欢香气。
那么雀舌、黄观音、肉桂,绝对堪称是宝藏品种。
在它们背后,有无数的香气魅力,值得细细探索。
雀舌,它是岩茶里的老名丛。
作为old money的代表,它的香气妖娆,脂粉香重,但不失清新、端庄。
黄观音的香,不必多提,早已扬名茶圈。
它的冲天香个性,很像汪老先生笔下写的栀子花,香得掸也掸不开。
香气这么直接,不拐弯绕道的黄观音。
虽然茶香略带几分艳俗,但也不失可爱。
肉桂,作为当家品种,自带正宫娘娘的气场。
论茶香的实力,“香不过肉桂”,绝非是浪得虚名!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雀舌因为形状小巧像麻雀的舌头而得名,色泽较为翠绿,偏平直滑。通过上面一句话,可以看出他的采摘标准-芽头,如果采的一芽两叶就不能叫雀舌,要叫旗枪了。
雀舌有较多地方产出,四川宜宾出产的叫宜宾雀舌,贵州湄潭出产的叫贵州雀舌(又叫湄潭翠芽),常州金坛出产的叫金坛雀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要是产自四川宜宾的宜宾雀舌。
四川宜宾雀舌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宜宾早茶,因为他的采摘时间会较其他茶叶产区早20--30天,一般在2月中旬就可以喝到宜宾雀舌,这是宜宾雀舌较之其他绿茶最大的一个优势。由于采摘早,宜宾雀舌基本上是明前茶为主,像今年清明节是4月5日,他2月中旬开始采摘,到清明节已经采摘了差不多一个半月了。而像西湖产区的群体种,等到3月下旬才开始采摘,龙井43会早一点。
宜宾雀舌的制作工艺跟竹叶青较为类似,通过采摘-摊凉-杀青-理条-做型-干燥等工艺完成,在做型和干燥的过程中有提香工艺,会让茶香更加浓郁。
具体来看一下茶叶吧,这一款是川红集团出品的明前特级雀舌,看一下干茶的色泽较为翠绿,外形偏平直滑,总体较为匀整,无明显碎叶。
冲泡建议使用直筒型玻璃杯,温杯之后投茶,倒入1:50茶水比的沸水,由于雀舌是头轻脚重,入水林立,并不会像其他茶叶那样躺倒,颇具观赏性。茶汤颜色嫩绿明亮,闻之嫩栗香较为明显。
第一泡嫩栗香浓郁,入口略有涩感,消退较快,有回甘,鲜爽度不错。
第二泡栗香味有所下降,入口涩感消失,尚有回甘,鲜爽度较好。
第三泡栗香味有点淡了,茶汤中的物质大多数也在第一二泡中析出,滋味偏淡。
对于我来说,差不多就是三泡,第四泡一般就不喝了。这里我在唠叨一下泡茶时的茶水比和水温,我在泡这款茶的时候用的沸水,等到入口了就开始,然后续水,再接着喝。因此第一泡的香气和滋味都是最为浓郁的。如果你用沸水冲泡,且坐杯时间较长,就容易导致在第一泡时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析出过多,导致茶叶涩感加强,以及后两泡的滋味变淡。
而如果你是用85度的水来泡,由于水温不高,内含物质析出少,入口速度快,可能第一泡和第二泡的差别不是很大,而且用85度水泡的话,第一泡的入口涩感也是如有如无。
所以茶叶口感的好坏,跟泡茶的方法有着很重要的关联,如果喜欢浓一点的口感,加大投茶量,沸水冲泡,增加坐杯时间。如果喜欢喝的清淡一点,那么就降低投茶量以及水温,快速出汤,这也能够很好的增加耐泡度。
最后来看一下叶底,叶底较为完整,有活力,略有一芽一叶,略有碎叶,采摘标准还算可以。就是这次的混进来了一个茶蒂,是个减分项。
来个特写吧,全芽头还是很漂亮的。
最后讲一讲价格,日常价格为99元/50克,折合990元每斤,不过一般会有跨店9折、满减以及领券活动,一般能够做到7--8折之间,如果遇到618/双十一大促,价格还会更加美丽,性价比也越高。
去年99元/50元,今年改为了199元/100克,还升级了礼盒装。
如果想要性价比高一点的,可以看看店铺其他款,采摘时间会较特级的靠后,茎叶会细长一点,香气略淡,口感略浓,就不具体推荐,大家自己选择即可。
下一期为大家介绍一下制作工艺类似的竹叶青,大家看一下干茶,是否两者很难区分呢~
相关推荐:
高性价比口粮茶推荐,知乎高赞茶叶品牌口感实测
绿茶系列:
极白安吉白茶怎么样?来看看明前和雨前的差别吧~恩施玉露茶哪个牌子好?来看看润邦芭蕉的两款茶怎么样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知乎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般人提起雀舌,通常会在前面加上前缀。
“武夷”或者“岩茶”,称其“武夷雀舌”,或者“岩茶雀舌”,以免与绿茶雀舌混淆。
身为名丛,武夷雀舌,叶片特别细小,微微有些弧度的弯曲,像极了麻雀的舌头。
正因如此,在众多岩茶品种中,茶客们对它存了深刻的印象,对其评价曰,“茶如其名,太好记了,哪怕没喝过,耳闻一次便能记住。”
其实,喝过之后,印象更深。
那股妖娆的脂粉香,着实令人难以忘怀。
遗憾的是,武夷雀舌虽是珍稀名丛,身份特殊,个性鲜明,也武夷山也并非罕见,却少有在茶客的寻茶单里出现过。
毕竟在肉桂、小品种、老丛水仙三分天下的局面里,古老的名丛日渐式微,已成定局。
今晚,白天刚与雀舌茶园约会过的村姑陈,想好好跟你们说道说道,雀舌的好,以及雀舌的妙。
远非叶片似鸟喙那么简单。
《2》
论出身,雀舌是名门之子,身份显赫。
列位看官可能不知道雀舌,但肯定知道在九龙窠里的六株大红袍母树,那是武夷山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今天的主角雀舌,便与那大红袍母树有着真切的血缘关系。
有两个关键性的凭据。
一,是《武夷岩茶名丛录》里记载,雀舌,原产九龙窠;
二,是据考证,雀舌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中选育而成。
由此推断,雀舌,并非像黄观音那样出身平民,它是贵族,是天皇贵胄,它拥有皇家血脉,是母树大红袍的后代。
它的先祖,早早地立于九龙窠崖壁上,阅尽了武夷山的物种变迁和风土变化。
它的血液,里流淌着贵族的基因,它的身份彰显着家族荣耀。
千金之子,金马玉堂。
《3》
其次,关于雀舌,茶界褒贬各半。
有赞它香气特殊,脂粉香柔媚的,也有直指它爱偷懒、慢性子、后知后觉的。
这些评价,缘于雀舌这个品种本身,是武夷岩茶品种里的特晚生种——别的茶都采完了,它还不紧不慢地伸着懒腰。
以今年为例。
八仙黄观音这些是第一批采的,水仙肉桂是五一节左右采的,而到了五月中旬,十五号左右,茶农姐姐打电话给我,说,这两天要采雀舌了,你要不要来看?
看,雀舌整整比别的岩茶,晚采了半个月,甚至以上。
这是雀舌的性格,却不想成就了它的优势,也许,茶叶家族里也讲究性格决定命运。
在武夷岩茶的茶树品种里,一般来说晚生种要优于早生种——晚成熟的茶树汲取的养分更充足,好茶不怕出场晚。
年年的春茶季,雀舌的新芽嫩叶们,慢慢地舒展,一点一点地成熟,为自己储存蓄势待发的能量。
那些长出的叶片细小鲜嫩,却是最浓缩的精华。
《4》
这里要歪一个楼。
另有一款名丛,也是特晚出场,名唤“不知春”,意指发育晚,采摘时间晚,沉睡到连春天来了都不知道。
鉴于它也属于晚生种,遂有人把不知春与雀舌混为一谈,认为它们俩是同茶不同名。
其实并不是。
虽然不知春和雀舌同是特晚生种,也同是名丛,却并无关联。
《武夷岩茶名丛录》里记载,不知春的母树在流香涧、天游岩一带。
而雀舌的母树在九龙窠,两者的出身地且不同,如何能混为一谈?
出现这等常识性错误,绝非空穴来风。
盖因商业二字作祟也。
毕竟,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一款茶有新名字,有故事可讲,茶名新奇,才会拥有好销路。
故而,相对较常见的雀舌装进了相对不常见的不知春的泡袋,才可以鱼跃龙门,产生翻倍的商业利润。
遂,大把人,把雀舌当了不知春。
且这风气还在扩散,引得真正的不知春茶农,愁眉苦脸,拼价格只能是输。
《5》
讲了这么多雀舌的好处,其实都只是外围 。
它最重要的一个气质,其实是它的香气。
在岩茶江湖里,如果要争香斗艳,当属后期培育的那些高香小品种们。
(栀子花香的金牡丹,兰香冲天的黄观音,玫瑰花香风情万种的黄玫瑰,桃香甜蜜的春桃......)
毕竟,它们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弥补武夷岩茶土生品种香气上的不足。
但是,雀舌是不会让它们专美于前的。
在武夷名丛里,唯雀舌可以与众高香品种一较高下——花香艳丽又不失甜美,有茉莉花香,有桂花香,有玫瑰花、有兰花香.....,茶到浓时,李麻花还別到过几分荔枝蜜的甜香。
这般的花香纷纭而果香馥郁,在武夷茶界里,也是很有特色,很能独挡一面的。
所以,雀舌能俘获一大帮的粉丝,且新茶友老茶客都有。
《6》
如果,雀舌做不出香来,在茶农看来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曾经我在武夷山遇到一个黄村的做茶人。
很多人都知道,黄村人善钻研做茶,制茶经验丰富、技术稳定,而且擅长做香。
就像建瓯人擅长做肉馅的光饼。
这位黄村籍制茶师很热情,拿了很多品种茶出来给我们喝。
有黄观音、金牡丹、瑞香,分别泡出来,那一次,艳香高扬在茶桌。
不得不说,他确实把每款茶的品种香气做到清晰分明,喝过一遍之后,闭着眼也能分出谁是谁。
席间,有人问了一句,“你有雀舌吗?”
他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有,自家茶园里就有种雀舌,可是这两年做出来的茶都不够香,拿出来泡给客人喝,人家会觉得它不是雀舌。”
于是就深藏起来,留着拼大红袍去。
《7》
雀舌,在武夷岩茶的大家族中,有性格,有品味,且珍贵。
它是藏在很多老茶客内心里的一抹白月光。
哪怕现在市面上不缺香气特色的岩茶,但是,能香出内涵、香出高级的不多,雀舌算一个。
如果,你尝过那一口含香的茶汤,注定是要被它俘获的。
那是秦淮八艳籫在发间的那朵玉簪,被酒汽一熏,被体温一蒸,便香气柔媚而飘扬四方。
引得文人墨客们,眼迷神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知乎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说起雀舌,你会想到什么?
是鸟儿的嘴,还是长颈鸟喙者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
我,会想到烈日,暴晒,汗流浃背,以及,看到雀舌茶青终于长得像尖尖鸟嘴的惊喜。
前几天去看雀舌茶园了。
想知道它们在这烈日下倒底过得好不好。
一看,惊喜莫名。
随着惊喜,就是顶着下午两点最盛的艳阳,在茶园里蹲了半天,代价是整件旗袍贴在身上,外加小腿上一片荆棘划伤的红痕。
惊喜的原因,是雀舌的叶片形态,终于正常了——符合了它的名字特征——尖尖似鸟嘴。
在春茶季,列位看官看到过我发的雀舌茶青的照片,想必跟我一样,有着深深的疑惑:这叶片跟袭人似的容长脸,哪有半分鸟嘴或者鸟舌的影子?
到现在这个季节来看茶青,便大大放下了心。
这季节的茶青叶片,深绿色,有苍老的蜡质层,小叶尖细,根部略宽而尾部略细,叶沿锯齿尖尖,怎么看,都是鸟嘴壳的样子——尖,细,硬,还略有勾。
终于名符其实了。
《2》
查了罗盛财老师的名丛录,发现,他记录下来的雀舌这个品种的照片,同样是两张,同样是两个季节拍的。
一是春茶季,拍的茶青照片,叶片略宽,油嫩。
二是深秋或者冬季的照片,茶树开始开花了,叶片间遍布白瓣黄蕊的小灯笼似的花朵,彰显着季节特征。
这开花季节的雀舌,叶片便似今次村姑陈拍到的这般,微向内卷,叶片细尖,蜡质层粗硬,整体造型似张开的鸟嘴,而最顶心的那颗小芽,娇小细小尖似鸟舌。
可见,在不同的季节,雀舌这款名丛,是会焕发着不同的生物性特征的。
就像白鸡冠和北斗,只有在发芽的季节才能找到它们明显的品种特征——一个是娇嫩的鹅黄色,一个在树顶上铺了一层带紫的红色嫩叶——在茫茫茶山树海里,远远的,仅凭茶树的颜色就能找到它们。
雀舌亦是如此。
在这个初秋季节,叶片宽泛的茶树极易晒伤晒焦的季节,它聪明地把叶片卷了起来,像花朵一般收了起来,面积变小,防晒性能便增强了许多。
这样的雀舌,适应性更强了,外观上,也更像鸟嘴了。
更具备名丛应有的外观优势。
更有范儿了。
《3》
今年的雀舌,品质高的并不多。
天公不作美。采茶的那几天,雨水太多。
晚生种的雀舌,在5月中旬开始采,那几天,采到一半,下雨了。
第二天接着采,采到一半,又下雨了。
第三天早晨下雨了,到下午两点多,才可以开始采一波。
欲哭无泪。
挑啊挑啊挑啊,才挑中了一桶青。做了这一批雀舌。
焙了一道火,又炖了一道火。
第一次喝的时候,觉得清新淡雅,有人淡如菊之感。第二次喝,隔了一星期,变了。变得稠滑,变得温润,变得像一杯加了妖娆花香的老白茶。
内敛而深刻,却又娇俏可人富有情趣。
是人群中,不可多得的那朵解语花。
是名丛里,香气最具辨识度的那朵,白色曼陀罗花。
武夷名丛雀舌【品鉴笔记】
第一冲:
微微的焦糖香,是盖香的前调。
许是刚炖过火的关系,焦糖香纷扰在盖上,以致于雀舌那闻名遐迩的妖娆脂粉香,也闻得不那么明了,只是细淡的几丝,仿佛雪白的山茶花瓣上,若隐若现横着的那条细线。
须臾再闻,大约是三分钟后,盖上的香气转为了蜜饯般的干果子香气,有点甜,有点发酵后的李干梅饼式的果香。
这果香伴着焦糖香与浅淡的药香,十分地浑厚,十分地舒适好闻。
有一种食物的丰腴之美。
汤水细腻而柔滑,仿佛丝绢拂面,仿佛山温水软的江南,只一口,便能坠入那温柔乡中,只认他乡是故乡。
水中焦香盈盈,花香温婉,不似往年那样娇媚,而是温柔入骨,细滑曼妙。
就像韦小宝在众人中一眼望见阿珂。
一眼,便是万年。
第二冲:
浓郁的焦糖香与果香,是盖香的前调。
随着热汽的蒸腾,它们喷薄而出,甜美迷人。
盖香略凉,木质香显现了出来,像是薄雾散去之后,凸显出来的山峦轮廓——黛青色,甚为俊秀。
再闻,盖香上终于出现了清盈的花香,这花香来得太晚,太迟,却独具特色,是婉娈柔顺的,是清香扑鼻的,是娇憨俏丽的,是清鲜甘醇的。
是集秦淮八艳的美丽于一身的。
李香君是香艳的,董小宛是清丽的,柳如是是刚毅的,顾横波是秀雅的.....
汤水细滑,香浓。
水初入口,是香,是软,是丝绢。
继而,水在口中化开,生成一层细细的水膜,这膜又香又滑,像一块沉香木,持续散发着幽幽的花香,清淡又雅致。
汤水咽下,之后数十分钟,口中花香犹存,鲜香犹存,焦香犹存,是落日余晖中的晚霞,映着金光,映空千里。
第三冲:
木质香成为了这一冲的前调,氤氲直上,冲鼻而香。
这是老树的标志。
紧接着,兰花香,桂花香,栀子玉兰米兰含笑七里香......等等花的香气纷至沓来,仿佛一个芳香分子搭成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热闹极了。
焦糖香隐于幕后,成为了第三层。像一个隐士,安静地作着诸般纷纭花香的陪衬。
最后的最后,是一层闻上去微微有点辛辣感的木质香。
姜桂之性,老而弥辣。老树雀舌,果真不同凡响。
汤水略有加深,是深深的琥珀原石的颜色,橙黄,明亮,透着光,有微微的光晕。
汤感细滑,香,软糯,轻盈地滑过舌面,滑下肚肠,留下香汤一线,在喉间,在舌边,在咽部,缓缓香来。
这汤水像极了一层细细的薄雾,又像一座轻盈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间,芳香分子早化作水珠,碰撞飞溅入我们的鼻息。
美,唯一个字而已。
第四冲:
木质香仍然是前调,花香是中调,焦糖香是尾调。
以浓度而言,花香最浓,木质香次之,焦糖香弱化到成为了哈雷彗星的尾巴似的,一条淡淡的星云,划过夜空。
以层次变化而言,花香层次最丰富,仅揭盖闻香的一瞬,鼻间便能感受到近十种能叫得出名字的花香,仿佛十数位娇娥,穿红着绿,巧笑嫣然而来。
娇娇俏俏,美丽动人。
尾调上仍然是淡淡的辛辣感,是老木头的味道,微微的辣,展现着粗老的木质层,苍老的表皮层的岁月风味。
是普通雀舌,所不具备的成熟与老练。
汤水中的辛辣感明显加强了,像是水膜破后,银瓶乍破水浆迸那种撕裂感。
然而,水中的细滑度,并未下降,可见,这辛辣感与盖上的木质香一样,是这款雀舌树龄苍老的标志与见证。
啜在口中,茶汤仍然是柔软的,细腻的,香浓的。
回甘里,生津甜丝丝,配着花香盈盈,焦香阵阵,木质香悠长,这种汤感,甚少在雀舌这般以香气取胜的岩茶当中喝到闻到,真真是意外极了。
稠滑又花香丰腴的茶汤包裹在舌面,持续性散发着,芳香。
这感觉,美好极了。
【后记】
这款雀舌,火工会比往年要重一点点。
但花香仍旧保留得极佳。
最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它的辛辣感,那种老木头的丛香,极为舒适,也极少极少在雀舌茶汤中喝到。
稀罕极了。
这款雀舌,村姑陈很喜欢,也希望,列位看官能喜欢。
喝水的,可以从中感受到它的细滑茶汤;喝香的,可以从中感受到它缤纷似落英的花香。
像是兼美。
大家都爱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知乎: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很多茶客一听到岩茶雀舌这个名字,内心已经历九曲十八弯。
“啊,雀舌竟是岩茶?”
“喝了这么多年茶,一直觉得雀舌就是绿茶啊。”
“这下彻底乱套了,雀舌到底是绿茶,还是岩茶?”
答曰,在茶叶圈子里,雀舌是多义词。
茶中雀舌,类似咱们身边的小明、小红、小刚。
14亿人口里,有数不清的小明。
同理,种类繁多,难以数清的茶叶里,各式雀舌茶比比皆是。
《2》
茶圈里,绿茶雀舌的出镜率颇高。
到网上搜索这样的关键词:#雀舌茶#、#绿茶雀舌#。
用不了多久,能跳出一系列相关链接。
四川雀舌、贵州雀舌、江苏雀舌……
各地绿茶产区内,取名叫雀舌者,不计其数。
且,这些绿茶雀舌大多“掐尖采”,芽叶细嫩,等级高,翠芽与嫩尖为主。
入圈这么些年来,麻花早已发现这样的规律。
给一款茶取名,不是一件轻易草率的事。
雀舌寓意虽好,但朗朗上口的好听茶名这么多,为啥各地绿茶还要不顾重名的尴尬,纷纷以雀舌为名?
细说来,背后大有深意。
翻了翻故纸堆,发现在唐朝时,已有雀舌茶的出现。
唐朝的茶叶主流,以蒸青绿茶为主。
在当时,雀舌并不是具体的茶叶名,而是指采摘标准。
唐代采茶,按莲心、旗枪、雀舌、鹰爪等不同等级进行采摘。
发展至今,各地绿茶产区内,沿袭旧法,继续以雀舌为名也就不奇怪了。
《3》
从字面意思看,雀舌即鸟雀的舌头,精致小巧。
茶圈里,但凡与雀舌沾上边的茶叶,多数是因外形小巧。
要么是,原料采摘细嫩。
要么是,叶片形态细巧,属于小叶类。
绿茶中的各式雀舌,大多是因前者得名。
而岩茶雀舌由来,与后者相关。
按照岩茶品种的取名规律,雀舌因叶片娇小而得名。
武夷山的做茶历史,用阿Q的话来说,阔得很。
且不说今时今日,制茶(包括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是武夷山的经济支柱。
早在闽王时期,闽北就是御茶园的所在地。
从五代十国,再到宋朝,皇家御茶园都定址在闽北。
到了明朝后,御茶园更是从建瓯一带,搬到武夷山四曲溪畔。
自从那时起,武夷茶就已盛极一时。
发展至今,在栽茶、做茶、贩茶多年后,武夷山当地的茶树种群资源丰富。
原产自武夷山本地的茶树品种,难以尽数。
岩茶雀舌正是武夷岩茶的家生子之一,归属于名丛,成名已久。
单从谱系看,岩茶雀舌的基础身份信息如下:
属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特晚生种。
论出身,雀舌算得上名门之子。
《武夷岩茶名丛录》有载,雀舌原产九龙窠。
据考证,现代雀舌茶树品种,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繁殖后代中选育而成。
算得上是母树大红袍的后代。
前段时间在武夷山,拍到了初秋时节的雀舌。
与春茶季拍到的茶青图略有不同,眼下的雀舌叶片,老叶深绿,蜡质层明显,叶片尖锐,叶片边缘的锯齿又细又密。
横竖看去,都很像鸟喙。
尖、细、硬、叶尖略微向下内折。
看着如此娇小的叶片,果真不亏雀舌之名!
《4》
岩茶里,雀舌的香气很特别。
《名丛录》里写它,香气馥郁芬芳幽长,百合花或栀子花香型明显。
但这么多年喝茶下来,感觉雀舌的品种香,更接近柔媚的脂粉花香。
这种花香是复合型的,难以单一化形容。
花香既清丽,又清新;
香气即香艳,又婉转;
茶香既浓长,又明媚……
总之,集齐了多种风情于一身,香气非常能打动人。
很早之前,麻花在武夷山听过这样的争辩。
“眼下茶科所重点培育105、220、305等走香气的新品种,目的正是为了弥补武夷山本地品种香气方面的不足。”
啊,既然这样,那雀舌又该怎么解释?
这话一出,对方再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可见雀舌的香,在武夷岩茶圈子内有口皆碑!
不过话说回来,岩茶贵在重水求香。
名丛雀舌,虽说以独到的香气见长,但它的汤感表现并不差。
山场工艺俱佳前提下,雀舌的茶汤十分香滑。
细啜一口茶汤,柔顺绵柔有厚度。
用不了多久,汤中凝聚的落水香在口腔内蔓延。
从唇到舌,从齿到喉间,纷纷能留下余香。
咽下茶水后,这阵香滑茶味,仍旧可供细细回味。
伴随着回甘生津,喉间留下的清爽凉意与幽幽香氛,着实美妙不已!
《5》
除了香气外,岩茶雀舌在采茶时间上也很特殊。
它属于晚生种。
发芽时间迟,嫰梢茶青鲜叶长到适采开面标准的时间,相对要延后。
每年春茶季,在水仙、肉桂等岩茶生产主力军暂告一段落,各家暂时缓一口气时。
包括雀舌、不知春在内的晚生种,方才陆续到来,拉开采茶序幕。
算一算时间,已经是五月中旬的事了。
在岩茶大部队陆续采摘完毕后,慢性子的雀舌,方才姗姗来迟。
因发芽迟,新梢持嫩性强,即便到了五月中旬,雀舌的青叶依旧是脆生生的。
不必担心错过采摘良机,青叶过老等困扰。
这是晚生种的特性。
这两年在武夷山,麻花听到了一个新鲜词汇——错峰制茶。
交通出行怕堵车,可错峰出行。
可制茶时,错峰制茶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与春茶适采期有关。
岩茶里,当茶树嫰梢青叶达到一定开面成熟度后,就一定要抓紧时间,安排人手,赶紧采掉。
很多时候,采茶的黄金期就那么三、五天左右。
过早,青叶发育尚未成熟。
过迟,青叶又略微偏老。
为了不早不晚,在将要采茶的那几天,肯定得让人多巡几次山,敲定具体采茶时间。
但问题来了,如果自家茶地里,种的品种大多是水仙肉桂。
那么,四月底五月初那会,大批水仙肉桂待采,肯定会忙到不行。
为预防人手不足,还得提前多请几个工人帮忙。
但在水仙、肉桂的采茶高峰期过去后,家里雇的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工人(采茶工、挑青工等)要面临无活可干的尴尬,会导致人工成本浪费。
于是乎,适当穿插一些早生种、晚生种的种植。以便春茶季时错峰制茶,有一定必要。
这既能合理安排组织人手采茶,又能丰富岩茶口味。
要不然,茶桌上全是肉桂那得多无趣啊。
《6》
武夷岩茶的品种众多,多到数不清。
一茶一味,各不相同。
虽说在现代选育、杂交培育的背景下,陆陆续续有不少新品种问世。
岩茶圈内,根本不缺香气突出的品种。
但是,能在香气上复刻雀舌那股柔媚脂粉香,香出高级感的,还真的找不出第二个。
那股汤中含香,香滑水柔,汤水柔和饱满的茶味,喝过的人很难不爱。
在武夷岩茶的大观园里,雀舌堪称是一朵奇葩。
论香气,论个性,论发芽时间,统统不走寻常路!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雀舌在名岩茶产区种植面积非常少,其他岩茶种植区域也不多。雀舌名丛属于小叶种,产量比较低,并且香高水甜,品质极优,故雀舌的市价比较高,是岩茶类中风味独特、价格昂贵的稀有品种之一。
雀舌干茶条形紧细,色泽褐绿,果香味浓厚,汤色清黄明亮,茶汤入口顺滑,岩韵浓厚。雀舌香高水甜,品后唇齿留香,呵气如兰,是不可多得的武夷岩茶极品之一。 雀舌继承了大红袍不少的优点。
武夷雀舌是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的有性繁殖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经过试种推广,还有较大栽培面积。但是因茶树、叶片相对其他武夷岩茶品种要小,产量也比较低,所以雀舌市场价格比较高,是岩茶类中风味独特、价格较贵的小品种之一。
产地(原产地):福建省武夷山九龙窠。
〔外形〕条索紧结,带白霜点
〔色泽〕乌褐
〔汤色〕金黄厚重
〔香气〕醇远绵长
〔滋味〕柔和丰满
〔叶底〕红斑块然,边缘锯齿明显
主泡器的1/4100℃.第一泡2~5秒
识:武夷雀舌干茶条索紧结,色乌褐,带白霜点,形秀隽,均匀完整,宛如雀舌,在草叶香中仍有火香飘出。
泡:可以使用白瓷盖碗或者紫砂壶冲泡,水温100℃,置茶量约为主泡器的1/4,第一泡冲泡2~5秒。
品:冲泡后,汤色金黄厚重,气泡宛如浮在琥珀之中。滋味柔和丰满,香气为复合香气,醇远绵长,岩韵明显。叶底有红斑,边缘锯齿明显,壶中冷香自然。
茶里的雀舌,多为绿茶名。例如,金坛雀舌,嫩如小舌,又如笋枪,颗颗直立于水中,茶汤青绿香飘散。而武夷雀舌,是乌龙茶里的雀舌。武夷岩茶“雀舌”,一样因叶片外形而得名,其叶片长得像小鸟的舌头,属于小叶茶,特晚生种。
雀舌因为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按照工艺属于扁炒青,根据不同的产地可以分为宜宾雀舌、贵州雀舌(湄潭翠芽)、金坛雀舌等,可以说是各类形似雀舌的扁炒青的总称。
而竹叶青茶是竹叶青公司旗下产品,竹叶青被竹叶青公司注册成商标,因此只有竹叶青公司进行生产、销售。竹叶青茶的茶青来自600--1500米海拔的峨眉山茶园,只采明前芽茶。
按照等级可以分为品味级(约1333元/斤)、静心级(约4000元/斤)、论道级(约10700元/斤),这个价位比较适合送礼,,看一下品味级的干茶,匀整饱满,色泽黄绿油润,泡上一杯茶汤颜色黄绿明亮,入口滋味鲜醇回甘。
湄潭翠芽即贵州雀舌,他的产地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于1943年使用湄潭本地的群体种为原料,仿照龙井茶的工艺制作而成,取名为“湄江茶”,直到1954年正式取名为“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比较推荐兰馨这个牌子的,他们主营遵义红和湄潭翠芽。这款特级湄潭翠芽来自于高山茶园,采摘明前芽尖为原料,干茶扁平,色泽翠绿,泡上一杯茶香馥郁,茶汤嫩绿清澈,入口滋味鲜爽回甘,非常不错。
宜宾雀舌来自于四川宜宾,属于比较知名的早茶产区,相较于江浙等地的绿茶上市时间要早上20来天。品牌可以看一下川红的林湖雀舌,由于开采时间早,宜宾雀舌大部分都是明前茶,品质好坏就需要看具体等级来分了,品质高也要千元左右一斤,实惠口粮200多一斤也能拿下来,大家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选择即可。
最后讲一讲这几个茶哪个送礼比较合适,首先推荐竹叶青,这个品牌的定位本身就是高端商务绿茶,线上线下广告多,自带社交属性。
湄潭翠芽、雀舌用来送礼也非常不错,前提是选择一款品质好、包装到位的即可。
相关推荐:
高性价比口粮茶推荐,知乎高赞茶叶品牌口感实测网购知乎高赞红茶口感实测-红茶品牌推荐安吉白茶/都匀毛尖/太平猴魁/西湖龙井/竹叶青/黄山毛峰等适合自己喝的口粮绿茶品牌推荐
龙芽和雀舌有什么区别?
“雀舌”是茶叶的一个等级,其实可以理解为茶叶的采摘标准,茶的外形像麻雀的舌头,因此起名为雀舌。(决定茶叶价格的采摘标准从高到低为: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开面叶),雀舌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并且明前和明后都可以采摘(明前的雀舌比明后要珍贵)
“龙芽”芽可以理解为实心独芽茶,即比雀舌更高一个等级的茶,代表茶叶有竹叶青、龙芽手作茶、宜宾早茶、湄潭雀舌等。龙芽也是品牌:“龙芽”“龙芽大师”“天府龙芽”“叙府龙芽”,主营除独芽
雀舌的茶形口分叉,泡出来的形状形似雀鸟嘴吐舌样,不论是“独芽”还是“雀舌”,根据大家的习惯来讲,下面我还是统称为“雀舌”,因为雀舌香气极独特,泡在杯中立体的翠绿刀剑外型和醇厚爽口的口感是绿茶中很独特的风景。
本人算是雀舌的忠实粉丝,雀舌因产地不同分很多种,基本上分为宜宾雀舌,蒲江雀舌,武夷雀舌,贵州雀舌,金坛雀舌,浙江雀舌等,下面根据品牌价值、口碑评价等多项指数评选出了特级雀舌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
下面给大家聊聊雀舌的优质产地。
1. 宜宾雀舌
是我国特早茶之乡,每年的第一批春茶,即为宜宾雀舌。当其它地方的茶园还不见茶树发芽的时候,宜宾茶园之中已然一片新绿。制作好的干茶扁平整齐,嫩绿栗香,满口生津,余韵悠长。品质口感皆为上乘,性价比较高。
2. 蒲江雀舌
产自四川蒲江县境内,茶叶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特征。
3.湄潭翠芽,产自贵州。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嫩绿匀整。值得推荐。
4. 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茶采用独特的手工炒制工艺和先进的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在鲜叶采摘阶段,金坛雀舌茶每年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以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品质较好,价位实惠。
5.龙芽雀舌
龙芽大师茶,四川名茶系列之一,产品定位是“精制川茶”(即精加工),龙芽大师茶叶主产于四川宜宾。茶芽型采摘标准多为实心独芽(莲心),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丽,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香馥郁,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
6.浙江雀舌
最后,除了江苏也有产雀舌茶,浙江这一带也是有产雀舌茶的,品质也是很不错的。那么浙江雀舌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龙井茶区。成品形似雀舌,扁平挺直微毫,色泽绿润;香高鲜爽,汤色嫩汤清澈,滋味醇和;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7.武夷雀舌
武夷雀舌,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古时为贡茶中上品。色泽褐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橙黄澈亮,茶汤入口顺滑,随着冲泡的次数的不同茶汤各有不同的层次,回喉岩韵浓厚。
8.竹叶青
竹叶青茶产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既是茶品种,又是其商标和公司名称。竹叶青茶为扁平光滑,两头尖,上好的竹叶青泡出来挺直秀丽,根根直立,非常漂亮。成品茶的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丽,色泽嫩绿、油润,嫩栗香浓郁,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
9.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茶园主要分布在大巴山腹地黄金产茶带。后因其外形扁平匀直,状如山雀之舌,故而1984改名为“巴山雀舌”。其特点是外形扁平匀直,状如山雀之舌,色泽绿润,显毫香气鲜爽高雅,滋味爽口回甜,汤色杏绿明亮,叶底幼嫩成朵。
以上推荐的大部分雀舌品牌,本人都自饮过,口感不错,性价比也是可以的,喜欢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欢迎大家补充还未上榜的雀舌品牌,你心中的top1是谁呢,欢迎打在评论区
整理不易,欢迎打击点赞、收藏加转发~
上一篇: 康砖茶怎么喝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